何大清的厨艺虽不及儿子,但在厂里已算顶尖。
厂长、副厂长等领导宴请宾客或安排内部聚餐时,总会请他来掌勺。
而这个猪肘子大概就是宴席上的剩余,按理说属于公家财产。
但如果何大清有意,可以用极低的价格买下,领导们对此心知肚明,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既然让厨子为他们服务,也该让他有点儿额外收入,否则谁还会尽心尽力干活呢?
趁着何大清忙碌之际,何裕柱与陈娟聊了起来。"陈姨,我刚进门时听见前院三叔提到,好像上面有新政策下来了?”
陈娟立刻附和:“是呀,柱子你来得正是时候,我们也正打算告诉你呢,主要是一些关于户口的事。”
户口?
何裕柱心里一紧,顿时来了兴趣。
陈娟点头表示理解,“确实是关于城乡户口的事,听说现在要把农村户口迁到城市户口得花15万,我和你爸商量过,觉得这户口没什么太大作用,家里虽有钱,但也不该乱花。”
听陈娟说完,何裕柱立刻明白过来,政策确实变了。
在此之前,国家给了大家调整户口的时间,但很多人并不重视,因为当时城乡户口差别不大。
然而,穿越而来的何裕柱深知,等这次政策实施后,农村户口转城市户口将变得极其困难,而且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大。
仅凭能吃上粮本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倾尽全力争取,再多的钱也换不来。
那时城里生活虽不易,但至少有粮可吃,若是户口仍在农村,别说粮食,能填饱肚子都算幸运。
后来即使想改户口也来不及了。
因此,何裕柱劝道:“陈姨,咱们必须把户口迁过来。”
他知道陈娟是农村户口,何大清虽然长期居住在城里,但具体户口情况未知,自己和孩子的情况也需要确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无论如何,政策一出,他决心全家都转为城市户口。"什么?转城市户口?柱子,这户口转不转差别不大吧?我和你爸在一起生活,又有房子,何必浪费这笔钱?”
陈娟依然犹豫。
一个户口要15万,几乎相当于何大清半个多月的收入,这笔钱完全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何裕柱无法直接告诉陈娟能预见的变化,毕竟他是穿越者,表现得太超前容易引起怀疑。
于是只好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家里不缺钱,以后也打算在城里生活,转成城市户口做事确实更方便。
饭桌上,何裕柱一家人围着八仙桌,大快朵颐地吃着闷肘子。
何大清好奇地问:“柱子,你是想让我们全家都迁成城市户口?”
“对,爸。
这事不费劲,要是真花钱,我来出。”
何裕柱无法详细解释,只能承担起责任。
何大清听了摇摇头,“柱子,你这话说得不对。
我还有钱呢,转个户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