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必须大改,同时要將穿越进行適应时代的本土化。”
朱翊钧皱眉,他不由的看了看书桌上的书籍《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
“穿越。。。。。”他忽然有了思路,眼神一亮,“可以用大明的鬼神观来解释!”
“西游记中唐太宗李世民不是曾魂游地府吗?那么,主角也可以。地府既然能投胎转世,自然也能出现“阴差阳错”、“走错了路”的情况!让主角的魂魄在地府中,因为某种意外,跨越了时间的长河,直接落到了宋朝某个人的身上!”
“这样一来,就完全符合大明百姓对阴曹地府“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认知了,合情合理,又不落俗套!”
接著,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如同闪电般击中朱翊钧的脑海,他对更加震撼的开头也有了灵感。
“既然开局节奏要快、要震撼,那么还有什么比大明朝覆灭更加让大明人觉得震撼的?”
开局就写国家破灭。
这样的开头別说在明代,在后世也算得上亮眼。
当然,这样写的话,后果也是很明显的,很容易引起非议。
“毕竟是官报,还是需要注意影响的,因此大明的灭亡和重建大明的希望要同时出现在第一版的报纸上。”
“这就要求前后剧情必须紧凑,从大明灭亡立刻跳到南宋。”
“而大明的灭亡我不需要编什么剧情,我只需要按照歷史来写就行,开局便是崇禎十七年——甲申国难!”
画面感瞬间在朱翊钧的脑海中成型。
他就写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他的灵魂不甘之下,化作不散的冤魂,悽厉地见证著李自成的大军如何攻破京师城门,闯贼如何不可一世地入主紫禁城,大明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內,兵败如山倒,丟掉了大半个中国!再写后来,那支更令人憎恨的满清大军入关,对大明百姓进行的骇人听闻的“去城市化”和血腥屠杀!
“第一章的剧情要写出末代皇帝崇禎的绝望和不甘,京师的死气沉沉,百姓面有菜色,再写崇禎魂魄的恨和怨,后面满清干的好事不需要详细描写,可以將一系列的屠城以及屠杀数字写上去,就像西游记结尾那样,观音菩萨撵指细数九九八十一难,用冰冷的文字体现出杀戮的残酷。”
朱翊钧可没忘记自己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些答主贴出满清那密密麻麻的『去城市化』战绩时候的震撼。
现在,让大明百姓也感受一下这样的震撼。
“哦对,阴曹地府,这个设定好啊。”
朱翊钧忽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可以试著让十殿阎罗怒斥崇禎为昏君,代天问责於崇禎,阎王可以翻开生死簿,一桩桩、一件件地细数崇禎死后,那些因战乱、因屠杀惨死的百姓,有多少化作冤魂来到地府!还可以顺便报出那些令人震惊的屠城事件和大概死亡人数!”
“这就很符合当下的价值观了。”
“不过,开篇若是这么沉重、这么苦,也不行,”他冷静下来,考虑读者的接受度,“会让人喘不过气,丧失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朱翊钧忽然想到一件事,地府里魂魄无数,除了听说一些名臣名將还在下面任职外,关於皇帝们在下面过得如何,倒是个空白。
“我可以让他们『露露脸』嘛!”
朱翊钧嘴角再次勾起一丝带著玩味的笑意。
朱元璋、朱允炆、朱棣,还有朱棣那几个好大儿,以及老道长,甚至他自己。。。。。这些大明皇帝,哪个不是人物性格鲜明、自带话题?
让他们在阴曹地府里上演一出充满戏剧性的“皇室家庭关係”和君臣互动,展现一下皇家八卦。
別说老百姓,就算是士大夫对此也会兴趣盎然!
朱翊钧这灵感来源於前世看过的那些歷史剧,尤其是朱棣和几个儿子之间的对手戏,那可是节目效果满满!
正好拿来用,既能冲淡开头国破家亡带来的压抑,又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极大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冲淡悲伤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