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条还可以討论商量的话,后一条简直离谱。
出售火给蒙古和女真?
开什么玩笑?
大明还是相当重视火器的,这些年火器的发展迅速所有关心军事的人都看在眼中。
火、火炮的型號各有不同,样繁多,在大明能有十多种。
很多人认为,火器是大明碾压蛮夷的利器。
现在居然能够出售给蛮夷了。
那大明怎么办?
方逢时觉得现在的大明,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怎么会有人提出如此离谱的建议。
甚至提出如此建议的人还是宫內的人。
曙之下,方逢时实在不知道该拿这东西怎么办。
其他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种文件如果通过,传出去九边军怎么想?
我在前面浴血奋战,后面的朝廷卖武器给敌人?
方逢时决定还是朝著宫內走一趟。
这种事情是容不得儿戏。
看看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
“莫不是有奸臣蛊惑?是宫內还是宫外?”
方逢时胡思乱想著,说不得,他就要和张居正联合一起对付此类奸臣了。
要知道,別说卖火,就是给蒙古人出售茶叶、丝绸,那都是资敌行为。
和蒙古人的贸易,大明所能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廉价买马匹。
因为定价权在大明。
为此蒙古一直觉得自己吃亏,时不时的要求大明给予其赏赐弥补亏损。
大明对此申斥了好几次。
不过大明的確会给赏赐,这种赏赐是伴隨朝贡贸易的。
和后世很多人觉得朝贡是亏损不同,实际上的朝责贸易是很赚的。
因为朝责贸易,是需要別人把货物运送到京师的。
这个时代的送货上门服务,那可不是一般的夸张。
如安南,要每年送六七千石的粮食到京师,这几千石可不是包括损耗在內的几千石,
是送到京师必须要这么多。
安南都快被逼疯了,寧可出钱,哪怕多点,都不想运粮食。
又如朝鲜,曾经进贡马匹,路途上有一匹马死了,使者害怕,就在途中买了一匹马滥等充数,结果被朱元璋查出来了,为此把马匹遣返,还专门奚落了一番朝鲜,说朝鲜人弄虚作假。
皇帝的赏赐不如说是运费,甚至还是廉价运费。
但是贸易要分对象,对於蒙古人这样的死敌而言,卖什么都是不对的。
只要能卖得出去,那么蒙古人就能得到好处,蒙古的实力就会壮大,这对大明不是好事,更不用说军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