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养羊,但不能养吃草根的山羊。”
朱翊钧知道自己该下达什么詔令了。
大明的生態环境已经有些恶劣了,北京城沙城每年都有。
在古代保护环境听著有些扯淡,但是已经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了。
千万不要觉得古代环境比现代好,实际上是现代环境比古代好。
因为古代燃料需要木材,木材不仅是燃料,还是重要的材料。
建房子,打仗,製作工具,都需要木材。
可偏偏木材长得並不是很快。
是跟不上人的消耗的。
此外,大明的蝗灾可是歷代一绝,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有一次。
因为水灾旱灾就是会伴生蝗灾。
很多人总觉得小冰川期並不可怕,主要还是明廷腐朽。
可事实上,自努尔哈赤起兵,到崇禎上吊到了二十六年,近三十年的战爭,顶著內忧外患,明廷让满清愣是没有在关內取得一寸土地。
这就不是一个腐朽的政权能做到的。
什么是真腐朽?
看看北宋末年,看看清末就知道了,对比一下,比什么都清楚。
北宋和金国打了几年,半壁江山就没了?
英军才几千人?满清就遭不住了?
別说什么降维打击的话,这话也就自我安慰,因为满清的战绩差劲到了连非洲土著都不如。
满清可以输,但战绩比非洲土著还难看,这算什么降维打击?
很多人终究是不了解农业的,认识不到天灾的可怕。
不是说陕西遭灾了,其他地方就盛世如常。
而是陕西大旱,或者下暴雪,其他地方的温度上升几度,或是下降几度。
看著只有陕西遭灾,但是其他省份也遭受到了减產。
整个大明的粮食產出都开始萎缩。
如崇禎年间,海南岛都冻死了人,那么江南地区气候又如何?
整个江南、湖广又有多少粮食减產?
什么士绅藏著粮食不肯救济百姓,纯粹扯淡,都说李自成抄没了多少大族,被满清打得抱头鼠窜之后,怎么不见他在山西河南抵抗?
是不想抵抗吗?
还是因为没有粮食,大同后来在满清南征的时候兵变也是这个道理。
物资不够了,不兵变怎么办?
而且很多现代人是对古代天灾没有一个清晰认知的,如正德年间,整个洞庭湖都被冰封了。
根据史料记载,人马可在洞庭湖冰面驰骋。
这种天灾后世很多人是闻所未闻的,要知道大明朝的南方可没有空调。
这一夜冰封,很多百姓都没有衣,过冬的衣服,房屋也不是特別能耐寒,鬼知道正德的那一年冻死了多少人。
如果再看看冰封的范围则更加夸张,几乎等於整个朝鲜加日本的面积。
这种灾害是超出现代很多人的认知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