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主君你也知道,官声显赫,家境优渥。虽说从前不大走动,但与家里也是门当户对。”
“那赵家的三郎君性情温和,又是太学生,饱读诗书不说,也爱收集那些金石文物,可不是与你志趣相投么?”
王夫人越说越觉得满意:“更妙的是,赵三郎君上头还有两位兄长,待你嫁过去之后,也不必操心做长媳、做宗妇的一箩筐事。夫妻俩只管安安心心地读书治学,岂不美哉?”
想起那位偶有一面之缘的赵三郎君赵明诚,李清照并不反感,但也实在谈不上什么好感,“可……”
她还想反驳什么,李格非摆摆手。
“好,即便如你所愿,我们果真答应,许你不再婚嫁,只顾安心授课。”
他的问题一针见血:“放眼东京城里,哪家会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拜一个独身女子为师?”
若说母亲的提议还抱着“二者兼得”的美好幻想,父亲的质疑则更加现实尖锐。
这些困难,李清照不是没有想到。
“若是开封府里没人搭理我,我便去河南府、应天府、大名府……”
她一一细数,字字铿锵,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不相信,大宋四京四府二十四路,竟还找不出一个愿意追随我的学生!”
想为女师,听起来容易,说起来也轻松,做起来却绝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因为艰难,难道就不做了吗?
不,因为艰难,才更要做。
吕雉临朝、邓绥掌权、武曌称帝……
桩桩件件,她们所面临的非议与阻挠,哪个不比自己更多?
若她没有看过《壁上鸣》,没有见过小夏主播及后世的女孩子们是什么模样,她当然可以心安理得地听从父母之命,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过上举案齐眉的生活。
正如父亲对她的期许: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如王摩诘一般,做个衣食无忧的富贵闲人。
赏花看月,自在一生。
但自己已经见过了更广阔的世界,知道了千百年后的女子怎样读书识字,就不能再无动于衷。
既然总要有个“出头鸟”,那就让她来当这个“第一个”吧!
千百年来,没有人知道,一个不嫁人的女夫子应当是什么模样,那无论她做什么,都是榜样。
用主播的话来说,就当是“给家人们谋福利了”嘛。
清明日月,照临下土。
这才是李清照对自己的期许。
听了女儿这番慷慨陈辞,李格非疲倦地按了按眉心。
“我看你已经打定主意了,只怕说的再多也听不进去。”
李清照的性子他很清楚,做好的决定,谁也劝不住。
李格非摇摇头,索性不再阻拦。
看着女儿轻快离去的背影,王夫人不敢置信:“主君就这么同意了?!”
“年轻人么,总得自己撞一撞南墙,头破血流的时候才晓得后悔。”
“且随她去吧。”
“那……赵家那头?”
“这倒有些麻烦。”李格非沉吟:“回头我亲自去找赵侍郎说明白。”
父母的担忧暂且都被李清照抛之脑后。
家里虽不支持,一时半会儿却也不会反对了。她还得快些回去,和小夏主播仔细讨论讨论办学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