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原文就是这么记载的:张俊请求把所统率的军队改隶御前。废罢三个宣抚司,改统制官为御前统制官,分別屯驻原来的地方。”
“就这么简单的一步,解除了韩世忠,岳飞的兵权,还把岳飞与韩世忠手下大將,全都划到御前军,而张俊自己,就成了御前军的实际掌控者。”
“可以说,此时,南宋朝廷的情况就是,秦檜控制三省六部,张俊控制南宋的兵马,一文一武,这就是標准的政变模式了!”
“当然,在此期间,不是说赵构没有反抗。”
“赵构反抗的是,命三省,枢密院官员重新分班奏事。”
“之前说宋徽宗的时候就说过这个分班奏事。”
“就是一对一,一个个的来,这样,就能给赵构与岳飞单独见面说事的机会。”
“结果,后面就发生了张俊让他的兵马,变成赵构御前军这事。”
“原本,张俊或许还只是控制皇城,可现在,张俊直接控制皇帝了。”
“而岳飞韩世忠这些,到了皇城,没了兵权,想出也出不去,也算是变相的被控制了!”
“但这不代表岳飞就彻底废了。”
“岳飞在鄂州,还有几万的岳家军,那是岳飞的基本盘。”
“早在岳飞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岳飞在收服六郡后,就在鄂州屯兵,从这时候开始,鄂州就成了岳飞的大本营。”
“岳飞不管是班师,还是出兵,都是在鄂州。”
“所以说,岳飞对他们还是有威胁的。”
“而只需要岳飞离开临安,就能带著兵杀回来。”
“於是乎,岳飞在四月下旬的时候,就上奏,打算辞掉这枢密副使一职。”
“身上要是没了职位,岳飞就可以自己回到鄂州。”
“一回到鄂州,岳飞直接能带著兵杀回来。”
“张俊与秦檜政变,本质上与当初的苗刘兵变没有任何区別。”
“但张俊是当初苗刘兵变的亲歷者。”
“苗刘兵变,因为张俊在外面,所以可以带兵打回来。”
“身为亲歷者的张俊,自然会杜绝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岳飞这第一次请辞,赵构没答应!”
“当然,与其说是赵构,还不如说是秦檜与张俊不答应。”
“詔书是这样写的……”
【岳飞辞免枢密副使不允詔(绍兴十一年四月下旬)】
【敕:具悉。朕以虏寇未平,中原未復,更定大计,登用枢臣。惟吾制閫之良,宜有筹帷之略,俾参密席,庶协庙謨。当思注意之隆,遂展济时之志。守谦避宠,非予望焉。所辞宜不允。】
“反正就是说了一些官话,说什么金国还没灭,中原还没收服,你又是朕统御一方军事的良才,希望你能够协助朝廷制定策略,你应该明白朕对你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施展你济世安民的志向,一味的谦让与避宠,並不是朕对你的期望。”
“具体什么情况,待会儿再解释。”
“还有第二封。”
“在五月上旬的时候,岳飞又一次请辞。”
“詔书是这样写的……”
【岳飞再辞免枢密副使不允詔(绍兴十一年五月上旬)】
【敕:具悉。朕焦心劳思,宵衣旰食,所愿训武厉兵,一洒讎耻。寤寐贤佐,协济良图。卿忠勇自奋,材智有余,是宜左右赞襄,以辅不逮,蔽自朕意,擢贰枢廷。尚体异知,勉攄素蕴,毋稽成命,固执谦辞。所辞宜不允。】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朕日夜忧心国事,废寢忘食,希望通过训练军队一雪国耻,日夜寻求贤能辅佐,一展宏图,你的忠心与才能,朕是知道的,因此,適合在朕左右辅佐,弥补朕的不足,提升你为枢密副使,是希望你能够理解朕对你的知遇之恩,希望你努力发挥才华,不要拖延,接受任命!”
“就是这两封,岳飞想要请辞,赵构所谓的回信。”
“当然,相同的事情,其实在绍兴十年的时候,也发生过一次。”
“就是从朱仙镇班师,岳飞上疏,打算撂挑子不干了那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