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都是古件。
没想到这一趟还能有这样的收获。
她在心里盘算着,用点什么,从吴船长那,把这十几个坛子换过来。
“季工,发动机又故障了,船长叫你。”有人匆匆跑来。
“诶诶,我这就来。”
季工走了,余溪风左右无事,索性也跟了过去。
吴船长,季工,还有两个人,正围着在讨论。
余溪风听了一耳朵专业名词,她开了这么久的方舟,大约也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发动机不是第一次出问题了。
这船吃水太重,船的负荷很高。
之前似乎还受过鱼群的攻击,差一点就解体了。
“船长,真不建议再接新人上船了。”
“那些人天天抱怨格子间小,没有食物,要不是吴船长,换了前边的那个船长,直接就给他们扔海里了。”
大约是看到了余溪风。
余溪风也是最近才上船,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说话的那两人没再继续说下去。
余溪风倒没觉得被冒犯到。
船上其实是不需要那么多人的。
余溪风算过。
再如何控制,那些格子间的闲人,吃食累积在一起,依旧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格子间的人口密度大,要维持卫生,避免传染病,也是一项巨大的投入。
吴船长养着他们,在这样的末世里,已经称得上慈善了。
好人啊。
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好人,真难得。
这艘船看着坚挺,其实已经是一个四面漏风的状态。
这艘大船能支撑到现在,全靠这两年,风和日丽,海面平静无波。
但话又说回来了,真的再来一场海啸,船再结实,被摧毁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余溪风手撑在扶杆上,百无聊赖地想。
几人讨论了很久。
最终确定的方向,发动机能修,但是会牺牲一部分的机动性。
季工反对。
她坚称,海域里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风险,
船只的机动性减弱,会降低抵御风险的能力。
余溪风觉得季工说得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