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民国]那年我妈离婚未遂后 > 鸳鸯被衣冠冢(第2页)

鸳鸯被衣冠冢(第2页)

谢家有自己起名的方法,逢一辈人降世,由家族中当时的长女取祧名,长子来取第二个从字,这可是事关一代人的大任。

惜予他们一辈,三房的大姑姑给了她们一个从心的字,而长房的她父亲选择了“予”。然而到惜予这一辈,人丁已趋单薄,更妄论,被寄予厚望的长子早已不幸去世,成了压垮谢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早逝的长子是惜予和慎予的亲哥哥谢慆予。

大哥出生在大清光绪十七年(1891)。五岁时,谢老爷在京会试期间闹上书,以致后来仕途无望,便寄望长子学成人才改变国家,早早送去香港念书。不料大哥受新思想熏陶,从此瞒着家里闹革命,宣统三年时横死广州。同他一道起事的同伴死死伤伤,存者自顾犹不及,哪还管个已死之人。因此大哥客死异乡而尸骨难觅,仅一纸讣文寄予家人。

惜予同哥哥唯一的交集是当年听说小妹出生,大哥立即请假回上海。谢太太告诉惜予,那两天里,大哥恨不得时时刻刻抱着她。

短短两天兄妹情份,使惜予对这位兄长永远怀有深刻的眷念之情。慎予则是完全听家人口述,情感又不同些,比起哀伤,更多的是惋惜。

因此给下一辈取从字的任务落在了四叔家的三哥身上,三哥说大哥早就想好了要用“舟”字,他就不做更改了。祧名是二姐想的,从“玉”。

他们这辈人丁寥落,生孩子也晚了,后来第一个用上的孙子辈,是六堂叔家的孙子。

“六叔家的琏舟,该有十来岁了罢。”

“差不离。他们在北平,两家近年联系少。”

谢家逢谢老爷那辈,族中子弟出了好些新军和革命者。仅在清末光宣两朝,满门男丁下狱者泰半,死死伤伤,六房血脉只于其三。

宣统三年,慆予牺牲,谢老爷万念俱灰,与他侥幸存命的兄弟们约定分了家产,各奔东西。

长房谢老爷搬回杭州,与谢老爷一母同胞的四叔去了武汉;三房的六叔因三奶奶思乡之故,狱案过去后奉母还乡,是后长居北平;五房的十七叔终生未娶,避世做他的居士。

而六房的小叔叔早年间为了桩长辈不同意的亲事,同家里断了来往,至今生死无着,其余两房更已无人在世了。

如今……惜予扳指算算,如今也就和四叔、六叔家还有些往来。

按理说四叔与谢老爷一母同胞,血脉更亲近,可四叔早年一直暗中支持海外革命事业,谢老爷屡劝他退出,亲兄弟为此生了龃龉,这些年关系便不上不下的。

“算起来大哥忌日快到了。”

慎予说:“我们一道回去祭扫。”

惜予摇头,“今年不比寻常,安安的预产期不就在四月里么,你哪能跑得开?”

“那叫姐夫陪你回去。”

“晓得了。”

宁宜在一边听着,等大人都不讲话才出声问:“姆妈,我们是不是要回杭州啦?”惜予摸摸她,没有回答。

—·—

这日夜里吃过饭,王遗时回到房间里为学生备课。此时惜予却来敲门,他晓得她轻易不会来打扰自己工作,现下定然有事。

惜予进来,王遗时为她拉开一把椅子,惜予将手里的茶水递给王遗时,两人面对坐。

惜予才讲要回杭州,王遗时呷一口茶,笑道:“就等你开口呢,我明朝去买票,咱俩一块回去。”

“不用了。买我一张票就好。”

“这怎么行,你一个人我不放心的。”

惜予说:“我晓得你最近忙,学堂那边难请假。我快去快回。”

“这……”王遗时左右观察,惜予面色沉静,丝毫没有动摇意思,便知如何劝亦无用。

—·—

过几日,王遗时在车站送别妻子。

回杭州的火车上,冷雨淅沥沥下个不停,车到站以后,雨便也停了,像打定主意只陪这辆车、这段路似的。

灰白相间的云仍低俯天际,老宅附近的原野上绽放着大片大片黄澄澄的油菜花,在阴郁如墨的孤栖天地间独自鲜亮活泼。

惜予立在巷口眺望着那抹亮色,久久,方才拎着皮箱慢笃笃踏进回家小弄的石板路。

清明那日随父母前往祖坟,祭拜大哥的衣冠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