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鲁锦为了组建浙东情报网,让人以经营药材生意为掩护,在浙东活动,同时为了招揽葛可久和朱丹溪这两位名医,还专门派人上门送信送书,想让这两位大能为医疗教育事业做些贡献,如有可能,最好组建个卫生部啥的。
为了引起两位大能的重视,不让他们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反贼,鲁锦不光送了几本公输子用来介绍自己的身份,还写了好长的信,甚至可以说是论文,在信中跟两人讨论瘟疫防治,天疫苗接种,血吸虫防治,医疗体系建设等等,来表示自己是真心求贤,不止是说说而已。
但是朱丹溪和葛可久的态度都很冷漠,他们怎么会和反贼勾结,不过看在鲁锦还算个好人的份上,他们也没有主动举报,这事就这么压了下来,直到鲁锦成功渡江攻占集庆,后来又发兵东征打去了浙东,两人态度这才转变。
鲁锦的确是反贼不假,但一个疆土横跨江淮江浙,拥兵数十万的反贼,那就不是一般的反贼了,再看看元廷那么烂,万一鲁锦真成事了呢?
于是为了避免触怒鲁锦,朱丹溪就把自己亲传弟子戴思恭派了过去,算是给鲁锦一个交代。
名医都有每天看书的习惯,堪称手不释卷,每天不看看医书就不舒服,朱丹溪也不例外,他的医书都在诊室的书架上,想看了随时就能拿,之前鲁锦送的书也被他随手放在了书架上,却没想到被这个陶万户给发现了。
不过朱丹溪很快就镇定下来,反正他又和鲁锦没多大关系,大不了就说是看病的病人落在这里的书,陶广义能拿他怎么样?
他朱丹溪在金华这片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多少达官贵人都受过他的恩惠,只要他自己不承认,陶广义也奈何不了他!
而一旁的陶氏父子看着那本书,却是越看越吃惊,这很明显是一本手抄本,而且看起来时间不长,像是一本新书,这本公输子也并非烂大街的鲁班经那般,里面技术性的东西一点没讲,反倒更像是人物传记。
内容从公输氏出身姬姓宗室的来历,到被分封到鲁国,还有公输般本人的生平,一生的发明创造,再讲到公输般和儒门孔子,墨家墨子的瓜葛,以及公输般对儒墨两家的态度。
再到他后来助楚王练水师平百越,造云梯冲车伐宋国,之后墨子使楚,与公输般展开辩论,并在沙盘推演攻防,以墨子的胜出成功阻止楚王伐宋。
一直到这里,所有的生平都能和流传的《墨经·公输篇》一一对应,也能和礼记所载的只言片语互相印证,但是再往后,几乎没有任何书籍提及过公输般的下落,就连墨经和礼记上面也没有,春秋时名传海内的公输氏就好似凭空消失了一般,在历史中留下一块谜团,谁也不知公输氏的下落。
然而眼前这本书,却将公输般的下落写的明白!让父子俩颇为震惊,只见上面写道:
般言九州之势,诸侯并起,群雄不灭,九州未统,则天下无一日之安乐,惠王灭陈、蔡二国,置县以图安乐,二国遂安。
墨家常言兼爱、非攻,汝兼爱诸侯,诸侯曾爱汝乎?
墨子对曰:“以强凌弱,入寇他国,此不义之战,吾自挡之,若世人皆治墨,兼相爱,则九州亦安。”
般对曰:“治九州如治水,九州一统,海纳百川,此天道也,昔鲧发于丘,掘帝之息壤以筑坝,负隅顽抗,坝溃水崩,洛邑成海,帝化鱼而跃龙门,始有洪荒之祸。
“禹王袭父志,方知治水可疏不可堵,绘河图洛书,治《山海经》《海内经》《大荒东经》,凿太行、王屋之山,填精卫之海,引河水东去入海,铸九鼎镇九州,洛邑遂安,九州遂平,此顺应天道之势也。
“今墨家弟子助弱国守城,与夏鲧发丘筑坝何异?皆负隅顽抗耳!”
翟无言以对。
般复言:“吾今效法禹王,城虽高,不及太行王屋,攻则必克;池虽深,不及精卫填海,填则必平,天下无不可破之城,诸夏一统顺天应民,岂非人力可当耶?!”
翟怒曰:“吾城未尝不坚!”
般曰:“汝城虽坚,墙虽高,然上无穹盖,吾御空而来,汝何能挡之?”
翟闻言笑答,“尔木鸢长不过数尺,飞不及百丈,更无载物之能;吾令一工匠制车辖,装于轴上,可载物五十石,汝之木鸢,以吾观之,尚不如一车。
“白日飞升,御空而来,真痴心妄想,白日做梦,汝口称天道,此非逆天之举乎?”
般斥曰:“舜帝凿井,初不过刨土为坑,黄帝造车,始不过斩木为轮,溪水汇江入海,草木生发成林,万物皆可成长,此自然之道也,汝怎知吾之木鸢,他日不能乘风而起,载人御空?汝且待观之。”
翟曰:“吾便待之。”
般翟之交,互引知己,二者亦敌、亦师、亦友。
翟治公输机关以利天下,般治《墨经·天志》以为师,谓曰:“师翟长技以制翟。”
闭关二载,一朝参悟得道,方知气实为有形之物,人在气中,如鱼居于水中,水流浪涌,气动风升,欲求飞升御空之法,当效水中鱼,天上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