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历五载,飞机始成。
其状如鱼,身负翼三对,翼下有轮,后置二尾,鱼尾雀尾各一副,长三丈,宽四丈,高一丈,剖木为骨,敷帛为羽,前置摇橹,焚酒以驱,可乘二人,载物二石,御空百丈之高,游千里之远。
绝凌云,俯山川,百二城池尽在脚下。
飞机成,然楚王已失其志,般输遍寻墨翟,乃知其故,后隐居数载,著书二卷,曰《唯物观》,曰《方法论》,传于后人,戒曰:穷天志,习天道,皆赖此二法,非心智濯尘,不可轻传。
又二载,般心有所感,一日告别妻子,驾机东去,不复寻焉。
后人传习二法,集百家所长,出中国以寻祖迹,终不复得。
然海外广袤,九州之外复有九州,中国不过地之一隅,后人遍寻寰宇,各学其法,历王朝兴替,矢志不渝,虽不得般迹,亦各有所成,著书八部,合称秘典。
震惊!陶广义父子俩都看傻了,公输般真的造出了能载人御空之物?
还有那句‘心有所感,告别妻子,驾机东去,不复寻焉’是什么意思?莫非公输般飞升了???
陶景明伸着脑袋喃喃念道,“气实为有形之物,人在气中,如鱼居于水中,水流浪涌,气动风升,欲求飞升御空之法,当效水中鱼。爹,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人也是鱼?”
陶广义根本没听到儿子在说什么,目光死死的盯着那句‘绝凌云,俯山川,百二城池尽在脚下’,“腾云驾雾,俯视人间,这便是神仙吗?”
陶景明一听就知道老爹这是又想上天了,连忙拉了拉陶广义的胳膊,“爹,先别当神仙了,快往后翻翻,看看那书中说的《唯物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陶广义连忙又翻了一页,果然看到了唯物观的介绍,通篇看下来,好像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强调‘子不语怪力乱神’和‘目之所及才为真’的唯物理念,什么神啊鬼啊,只要我没有看见,就等于没有。
只相信自己观察到的,强调通过格物来获知天理,而天理不应该是某个所谓的圣人说出来的,而是世人本就公认的,才是真理,就像火是热的,冰是冷的,自然天道便是真理,不需要所谓的圣人。
方法论则是一套完整的格物方法,或者说观察事物,获得真理的方法,即仔细观察和体悟,大胆质疑和假设,谨慎求证和实验,总结公式和定理,而且强调实验必须可以复现,得出的结论必须具有普适性,否则公式就没有意义,不是真理。
这两篇文章看的父子俩一头雾水,不是不能理解,而是觉得这两篇理论过于简单,就靠这个就能参悟天理?就能飞升当神仙?还是说,大道至简?
就在陶广义蹙眉参悟这两篇文章的时候,陶景明却在一旁提醒道。
“爹,这个公输秘典好像一共有八部,这本应该只是其中之一,你再找找,有没有另外七本?”
“对,差点忘了。”
陶广义连忙在书架上翻找另外的七本,可翻来覆去,发现剩下的全是医书,跟公输子相关的就只有这一本,想来另外那七本才是真正的天书啊!
陶广义这时又把书翻到了扉页的序言。
‘入公输门下,习科学之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穷天地变化之道,格万物自然之理,假天地之力,行鬼神之能。
‘墨者视我如仙神,腐儒视我为妖鬼,非怀天下之广,难窥经世之才,管中窥豹,只得一斑,一斑得利,则富可敌国,万民得养,九州可平。’
父子俩读完呼吸都粗重了几分,陶广义顿时将目光盯向了朱丹溪,想问问他这本书是从哪来的,和那个反贼公输锦又有何关系。
陶景明却拉了拉他爹的胳膊,“爹,朱神医还在给太公治病呢,你别乱来。”
“。我知道!”
——
ps:求月票啊求月票,跪求月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