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帅的书房是李师师亲自布置的,装潢得古朴清雅。
此时一个身穿白裙的清秀小羌女正跪坐在案前,全神贯注地仔细摆弄着茶具,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金禾儿很认真地煮水泡茶,来人了她都没抬头。
王寅赶紧行礼道:“拜见节帅。”
“坐。”
陈绍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王寅有点受宠若惊,但是也没有推辞,走到椅子前坐下,手扶着自己的膝盖,随时准备站起来回话。
“我准备新成立一营,由你来任统制。”
王寅心中有些激动,面色上也没有做掩饰,丝毫不遮掩自己的激动。
他起身抱拳道:“属下愿为节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陈绍把自己的打算说与他听,王寅越听越激动,这不就是替节帅干黑活的,那可是亲信中的亲信!
机会终于来了!
——
九月。
西北无数的骡马、车辆、船只,从各府收购各种物资,运抵开封府。
沿途带动了多少的城镇、村落的生计,谁也数不清。
一路上修桥补路,疏通河道,各级地方官府都收到了朝廷的旨意,叫他们尽量配合。
这场工程其实不如石纲的规模大,但它不害民,而且于民有利,各地官府也乐得见他们来修桥补路
当这些东西,运到汴梁之后,禁军的第一张牌经济牌已经失效。
汴梁的基本生计,得到了保证。
蔡京听着手下人的汇报,闭着眼睛,心中有些意外。
他惊讶于陈绍的效率。
如此短的时间,他竟然能做成此事,说明他对西北的掌控,尤其是对定难军的掌控,比朝廷以为的还要深一些。
蔡京仔细回想了一下西北的局势,心中稍微有些不安。
但是想到此番都门汴梁的这场争斗,实在重要无比,远胜于边关的事,所以他暂时不愿意耗费心力去关心西北边陲。
先把朝中大事定下来再说!
在这些大宋士大夫的眼里,汴梁内无小事,汴梁外无大事。
即使是睿智如蔡京,也不能脱离这个思维。
“城外禁军有什么动静?”
高屐笑道:“暂时还没有,不过听说何灌最近常去军营。”
蔡京点了点头,说道:“无妨。”
何灌那人他知道,有勇无谋,刚愎自用。
他甚至连禁军都不能团结,如何能和自己斗。
“和童贯说,准备好吧”蔡京淡淡地说道。
此时,他身边几个亲信,却都激动地面红耳赤。
这短短几个字,代表的含义,实在是太重了。
蔡京也有些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