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禁军经费财计事,不过是自己精心谋划,为打破一时僵持的朝局而做的一个引子。由此开始,诸般人物将次第卷入进来,直到将汴梁中枢所有一切,都完全牵动。
而蔡京所殚精竭虑布局谋篇的,却不仅仅是禁军经费财计事而已。
他要做前几代名臣们,都想做却做不成的事。
让后世的人知道,是蔡京为大宋续命!
京营禁军就是一个烂疮,而且是生在了大宋心脏上的烂疮。
多少良药填进去都没有用,即使是医好了一些血肉,也很很快地再次被它感染。
必须下定决心,彻底剜除!
蔡京从一开始要整饬的,就不是禁军财计,而是禁军。
以前,几十万禁军,霸占着都门,谁也不敢动手。如今童贯伐辽,带来了十万大军,是最好的一次机会!——
陈桥镇在汴梁正北,是大宋开国太祖的龙兴之地。
百余年前,十万禁军精锐呼啸而出,在此处停下脚步。
深夜之中,忽然全军鼓噪,军将士卒直抵太祖赵匡胤面前,以黄袍加之。
大军转而回师,逼着周家的孤儿寡母让位,一举禅代了后周江山。
从此平蜀灭唐,吴越献土,成就大宋至此百余年的基业。
往事已矣,当初那场军变,真相已经永远不可探。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哗变,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百余年后,陈桥镇已经稍嫌冷清,只有这三个字的名字,永远刻在了史书上。
但它仍然是汴梁通往河东路河北诸路的紧要路口,在陈桥镇南,有一大片黑沉沉的馆驿建筑,正说明了此处交通要道的地位。
当年太宗皇帝赵光义一场伐燕战事打下来,河北诸路残破,到今日都没恢复元气。
原本河北,是中原王朝手下,最紧要的一片土地之一。
到了大宋却成为了弃子。
眼见就是深秋将冬的季节,北地将开始寒风呼啸,大雪塞途,从北地往来汴梁的动静更是稀少。
这么一处汴梁北面的冲要之处,此刻显得相当冷清。陈桥镇中今日不逢集市,也没什么市声。而在旁边不远的陈桥驿,只有几个老军或在打扫,或在门外晒太阳发呆。
回想百余年前这左近万军鼓噪,最后打起的火把如龙,簇拥着黄袍加身的太祖急急回返汴梁,一举改朝换代的激动人心的景象,时人经行于此,当有恍若隔世之叹。
这地方因为靠近京城,都门左近驿站自然归都门禁军所管。在都门禁军手中,一切都发展到可以经营的,什么都能赚钱。
这驿站同样如此。
所以西军来河北时候,都避着这些驿站走。
因为西军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穷,穷的荡气回肠。
第二个就是军纪差,差的好像贼配军。
当初为了省钱,大军到了陈桥驿都是绕着走的。
此刻天色已近黄昏,一队人马从北边赶来,王禀策马趋前,想让队伍速度提起来一些,远远离开陈桥镇再扎营,省得太引人注目。
正在马上招呼队伍中诸人加快些脚步的时侯,他身边一名亲随扈卫一指前面,声音有些激动:“将主,前面等候之人,岂不是童宣帅?”
王禀浑身一震,举首望去。
果然就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荒凉的小山丘之上,两骑策马而立。
马上一人瘦削英挺,隔得这么远似乎也能感觉到他锐利的眉眼,不是抚边十几年的童贯是谁。
在他身边,也是一员武将打扮,王禀却没有认出来是谁。
秋风正烈,傍晚的风将童贯披着的斗篷高高扯起,为西落的斜阳一照,在地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
童贯对别人怎么样不提,对王禀绝对是有知遇之恩,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