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则性强。”
“马卫国同志在纪委干过,后来又主抓项目,不讲情面只认规矩。”
“现在的荣阳需要这种硬骨头。”
“第二熟悉经济。”
“开发区的摊子是他一手搭建的,对项目、对产业有自己的理解不是外行。”
“第三敢于担当。”
“之前清河镇的烂摊子,他二话不说就接了过去,而且稳住了局面。”
“这是个能打硬仗的干部。”
赵海川说完,看着刘建国,眼神清澈,坦然。
他推荐的每一点理由,都立足于“工作”,立足于“公心”,没有任何私人感情的夹杂。
刘建国和记录员对视一眼,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
“我们知道了。”
刘建国点点头,“那对于常委的人选呢?”
“我个人认为这个常委名额,也应该向经济干部倾斜。”
赵海川的思路很连贯。
他没有再推荐具体人选,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谈话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赵海川出来的时候,正好看到白凯旋等在门外。
两人目光交汇,白凯旋脸上挂着笑。
“书记,谈完了?”
“嗯。”
赵海川点点头,径直走开。
白凯旋看着他的背影,笑容不变,转身走进了谈话室。
“白县长,坐。”
还是那个开场白。
“对班子的评价刚才赵书记也谈了,你想补充点什么?”
刘建国问。
“书记高瞻远瞩,说得很全面。”
白凯旋先捧了一句。
“不过我个人有点不成熟的看法。”
“荣阳这几年经历了一些风波,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
“发展当然要抓。”
“但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大干快上。”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他用了一句半开玩笑的俗语。
刘建国笑了笑,没接话。
“所以在干部的任用上,我个人觉得还是要考虑一个平稳过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