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本王的科技树长歪了 > 学术造假(第1页)

学术造假(第1页)

曹玮的限期和认可,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赵楷既感压力,又充满动力。他再次将自己关在工坊里,开始了对那份“土味规程”的修订增补工作。

这一次的目标更加明确:在保留原有“通俗易懂、便于操作”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引经据典,予以正名”,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份“正经”的官方技术文档,而不是工匠顺口溜合集。

这活儿,比重新写一份还难。

首先,他得把那些“大轮带小轮转得快”之类的口语化描述,替换成稍微文雅一点的术语。比如“传动比”这个概念,他绞尽脑汁,最终参考《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里的表述,写成了“大小轮齿数相除,得速差之率”。他自己念着都别扭,但好歹沾了点“经”和“典”的边。

其次,他需要为一些关键的设计选择找到理论依据。为什么用差速齿轮?他不能再说“为了扯平”,而是引用了《考工记》中关于车辆制造的模糊记载,牵强附会地写道:“考工有云:‘车行地中,其轮异速’,故设差速之器以调之,仿古制而增其妙也。”反正《考工记》原文散佚严重,后世注释繁多,谁也说不清到底有没有这意思。

最难的是力学原理。他没法用牛顿定律,只能从《墨经》里找关于杠杆、力学的只言片语,再结合一些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的玄学理论(他自己都心虚),强行解释为什么配重要放在那个位置,为什么杠杆臂要那个长度。写得云山雾罩,似是而非,但看起来确实“高深”了不少。

图纸部分也得修改。他保留了核心的投影图和装配示意图,但增加了更多标注,尺寸尽量用官方标准的“尺、寸、分”来表示,虽然精度依旧感人。他还添加了一些“祥云”、“瑞草”之类的装饰性边框,让图纸看起来更“官方”、更“贵重”。

这个过程极其痛苦,相当于把一碗香喷喷的农家小炒肉,硬生生回锅做成了一道摆盘精致却失了锅气的宫廷菜。赵楷写得头晕眼花,感觉自己不是在搞技术,而是在搞学术造假。

铁蛋看着自家郎君每天对着一堆纸唉声叹气、念念有词,完全搞不懂他在干嘛:“郎君,之前那样写不是挺好懂的吗?为啥要改得这么……这么绕啊?”

赵楷没好气地瞪他一眼:“你懂什么!这叫包装!包装!不然上不了台面!”

期间,狄明月又翻墙来过一次,兴致勃勃地想看看修订进展。结果拿起赵楷新写的稿纸看了几眼,就皱起了眉头:“这写的什么呀?弯弯绕绕的,一点都没之前那个好玩!不好玩!”

赵楷:“……狄小姐,这是要呈给上面看的,不能光图好玩。”

“哦。”狄明月似懂非懂,放下稿纸,又兴致勃勃地问,“那我的扬场机呢?有思路了吗?”

赵楷一个头两个大:“我的大小姐啊!您先让我把这关过了行不行?扬场机……秋收还早呢!”

好不容易,在deadline的前一天,赵楷终于将修订版的《指南车制艺规程》赶了出来。厚厚的一摞,图文并茂,术语规范,引经据典,看起来……像模像样了。

他忐忑不安地将新规程呈交给曹玮。

曹玮仔细翻阅了许久,期间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最终放下稿纸,淡淡评价了一句:“嗯,略有章法。可先试行。”

赵楷长舒一口气,差点虚脱。总算过关了!

这份修订后的规程被少量印制,下发至将作监负责军械制造的几个核心工坊,作为“标准化”试点和工匠培训的参考教材。

反响……出乎意料地复杂。

老匠师们拿到规程,翻看前面那些文绉绉的引言和引经据典的理论部分,大多嗤之以鼻,觉得故弄玄虚。但看到后面具体的操作步骤、装配口诀和示意图时,却又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儿……确实直观,容易上手。

“哼,花里胡哨!前面尽说些没用的!”

“不过……这‘先穿轴后套轮,对孔上销莫要慌’……倒是一下就明白了。”

“这图画的,比兵部的清楚!”

一些年轻学徒和中级工匠则对这份规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那些深奥理论不感兴趣,但对其中的步骤化指令和形象化图示接受度极高。按照规程操作,他们确实能更快地理解结构,减少错误。

“赵先生这法子好!按图索骥,省心多了!”

“以前师傅教半天云里雾里,自己一上手就错,现在有图有步骤,心里有底!”

“就是前面那些字儿看不懂,直接看后面就行!”

试点工坊的效率和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在经历了初期的适应和磨合后,依照规程制作指南车关键部件的平均工时有所下降,废品率也有微弱但持续的降低。虽然提升幅度不算惊人,但趋势是积极的。

孙主事将情况汇总报给了曹玮。曹玮看着报告,沉默良久。

“看来,此‘歪理’,确有些许实用之效。”他低声自语道。

他下令扩大试点范围,在箭矢、弩臂等几个相对简单的部件制作中,也开始尝试推行类似的“标准化图示规程”,由赵楷提供技术指导。

赵楷顿时又忙得脚不沾地。他穿梭于各个工坊,了解不同工艺的特点,与工匠交流(经常鸡同鸭讲),尝试将他的“标准化”和“图示化”理念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过程依旧阻力重重。老师傅们的抵触情绪依然存在,习惯了自由发挥的工匠对“束手束脚”的规程天然排斥。不同工种的差异巨大,一份通用的模板根本无法适应所有情况。

但一颗种子已经播下。一种新的、更系统化、更易于传播和复制技艺的模式,开始在这个古老的手工业体系中悄然萌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赵楷这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和逐渐扩大的影响力,终于引起了某些人的强烈不安和反弹。

这日,赵楷正在弓弩工坊与一位老师傅争论弩机望山(瞄准器)的校准标准到底应该定在“目测无偏”还是“依样划线”时,孙主事匆匆找来,面色凝重。

“赵先生,快随我来!御史台来人了!正在曹大人值房问话,点名要见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