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在赌!赌皇帝更看重纺车的实效,赌曹玮会事后保他!
在赵楷的强令下,鲁小鱼和铁蛋颤抖着手,拆下了几根骑兵弩的备用复合弦。这种弦强度高、韧性好,但直径较粗,直接用于纺车传动需要改造。
赵楷亲自上阵,指挥工匠小心翼翼地将复合弦截短,用热油浸泡软化,然后与纺车的木质滑轮和轴套进行适配、安装、调试……
过程惊心动魄,生怕把宝贵的军弦弄坏。但好在复合弦性能卓越,改造后安装到纺车上,传动效果甚至比再生丝绳更好!更顺滑,更耐用!
“快!把所有演示用的纺车,全部换上这种弦!立刻!”赵楷下令。
工坊再次忙碌起来,但与之前的绝望不同,这次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疯狂。
就在他们刚刚改装完最后一架纺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时,宫里的旨意到了——陛下明日辰时驾临将作监!
最后一天,赵楷和所有人不眠不休,反复检查每一架演示器械,演练每一个流程,核对每一句说辞,力求万无一失。那几架用了“挪用军资”的纺车,更是被重点关照,藏在最不显眼的位置。
赵楷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生怕哪个环节再出纰漏。
翌日,辰时。将作监内外戒备森严,旌旗招展。以曹玮为首的枢密院官员、以工部尚书为首的工部官员、以及王貺等御史台官员,早已恭候在正门。
赵楷穿着簇新的官袍(临时赶制的),站在曹玮身后稍远的位置,手心全是冷汗。
终于,鼓乐齐鸣,仪仗开路,皇帝赵祯的銮驾缓缓抵达。赵祯今日未穿朝服,而是一身简便的常服,神情平和,在吕夷简等重臣的陪同下,走下銮驾。
“恭迎陛下!”众人跪迎。
“平身吧。”赵祯声音温和,“今日朕来,只为一睹我将作监巧思新法,不必拘礼。”
曹玮上前引驾,众人簇拥着皇帝,首先参观了“靖虏弩”的生产工坊。
工坊内,工匠们按照“标准化”流程紧张有序地作业。曹玮亲自讲解,赵楷在一旁补充,重点介绍了标准量具的使用、流程规范、以及带来的废料减少和效率提升。
赵祯看得很仔细,不时拿起一个标准齿轮或一份规程图册询问几句,赵楷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回答。王貺等人跟在后面,脸色阴沉,却找不到明显的错处。
接着,众人移步演武场,观看了骑兵弩的演示。鲁小鱼紧张地操作弩机,展示了其上弦省力、射击精准的特点,获得了赵祯的点头赞许。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环节——纺车工坊。
赵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深吸一口气,上前引导。
工坊内,几架改进后的新式纺车一字排开。纺妇们早已培训多次,虽然紧张,但操作还算熟练。
赵祯的目光落在那些纺车上,显然对军器作坊里出现纺车感到有些意外。
曹玮适时解释道:“陛下,此乃将作监试行‘标准化’新法于民生之器,旨在提升纺效,惠及百姓。”
赵祯来了兴趣:“哦?军中之法,亦可惠及民生?演示与朕看。”
赵楷示意,纺妇们开始操作。脚踏板起伏,摇柄转动,复合弦传动平稳有力,纱锭飞转,棉纱均匀吐出……
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纺车!
赵祯看得微微颔首:“确显轻省快捷。此车改进在何处?”
赵楷连忙上前,硬着头皮讲解:“回陛下,改进之处颇多。如加装滴油润滑,减少摩擦噪响;优化传动……传动机构,提升效率;改良踏板座椅,降低劳损……”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弦”的具体材质,只强调效果。
“传动机构似乎有所不同?”赵祯目光锐利,注意到了那根与众不同的复合弦。
赵楷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正不知如何回答,曹玮适时接话道:“陛下明鉴。此乃借鉴军弩弓弦工艺之巧思,以特殊法制成,耐磨耐用。”
赵祯“哦”了一声,似乎并未深究,转而问道:“效率提升几何?造价若何?可利于推广?”
赵楷暗暗松了口气,连忙汇报数据:“新式纺车效率约提三成,熟练者更佳。造价因用料与工艺改进,略高于旧车,然因其耐用少修,长远看反更经济。至于推广……正于京畿织坊试行,若成效显著,臣等拟将标准图纸及工艺规程颁行天下,各地匠坊依样制作即可,无需专造,如此可速推广。”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标准化推广”的核心优势。
赵祯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依样制作即可?此法大善!若真能如此,则利国利民,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