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寿微一颌首,恭敬说道:“正是在下,还劳校尉挂记。”
诸庆道:“郭先生,这几日城中安葬入殓之事,要多多仰仗你了。”
郭寿道:“校尉若有命令,在下与这几位老弟兄自当听候差遣。”
诸庆道:“郭先生,今日季布将军入城,几位还是回去吧。”
郭寿道:“校尉,此处污血满地,赶在入夜之前,且容我等几人打理干净。”
诸庆看着地上斑斑血迹叹道:“昨夜鲁仲带人与贼寇交战,不敌身亡。看此时情形,想来战斗惨烈地很。”
郭寿道:“诸校尉,方才我等几人随孟坦将尸首安顿在城外神社之中,不知校尉可否让我等几个今晚前去守夜?”
诸庆听了,便问:“原来方才随孟坦办事的,是你们几位?”
众人点头,诸庆道:“四位今日为何要去守夜?”
“校尉有所不知,我等几人以前专事打扫战场,昨夜县里遭此大难,既为城中之民,理当为这些冤魂守夜渡难。”
诸庆道:“我来吴县多日,并未去过太伯神社。在下于此,并非诸位而来。我是来寻人的。”
郭寿看看周围,问道:“校尉来次所寻何人?”
“一人是拿把断剑的青年剑客,另一人是住在太湖边上的孙无姜,孙姑娘。”诸庆说完,又补充道:“这剑客是在下好友,昨夜来此地支援鲁仲。但是不想鲁仲等人遇难,此人也不知所踪。”
正说着,诸庆听到后面有人正在叫唤自己,他回头发现是孟坦,正带着几人往这边前来。
郭寿听诸庆这般描述,忽然道:“校尉,在下昨夜倒是见到过一青年武士出城而去。至于孙姑娘,也未曾见到。”他描述了一下这剑客的长相,待他说到此人面色憔悴,左手执剑时,诸庆便已想到是乐正不假。他听罢立刻问道:“这剑士往哪里走了?”
郭寿想了想,回道:“东面四方林。”
诸庆让老人在原地等待,他回身和孟坦等人说道:“方才得到消息,乐正似乎是往四方林去了。”孟坦禀报道:“校尉,这是昨夜从西门撤回的一名弟兄,他也看到一名剑客从这出城去了。”
“应该就是乐正,我们前往四方林看看,不知能否找到些踪迹。”诸庆说完,他收拾了一下兵刃,便让郭寿等同去。这一行,就慢慢聚集了十来人数。
诸庆留下两人看守城门,在郭寿等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四方林。
此时天色已将近黄昏,四方林里昏暗幽深,甚是可怖。郭寿道:“校尉,眼下可要进去?”
诸庆思索一番,问道:“老先生可识得林中道路?在下先前听人所言,这林中曲折迂回极易迷路。”
郭寿道:“在下识得一些路径,但要进入林中深处,确无把握。”
诸庆又问了问他人,皆言不知。无奈之下,众人只好跟着郭寿前进。但郭寿也毕竟不熟道路,众人在四方林中搜寻了一阵,都一无所获,眼看天色变黑,只得动身返回。临走前,诸庆在林中看了一阵,忽然发现不远处草丛之中有一件事物,他走过弯下腰一看,却是一把掉落在地上的短刀。他拾起短刀,和众人道:“此处掉落兵刃,若是乐正来过此地,
那定然与这短刀的主人发生过战斗。”
他将刀口上的卷刃交给众人观察,这时,在后边的一名兵士叫到:“校尉,此地有一具尸首。”诸庆听了,立刻奔赴到兵士所在之地,他定睛一看,却是一具背卧在地,身上带着数道伤口的尸体。
兵士们将尸体翻动,诸庆在尸身上查探了一番,发现这具尸首背面中了数刀致命之伤。他估或许是逃跑时被人砍中后背而死。
郭寿道:“校尉,你看这人穿着,腰间有系黑色布带。”诸庆看了一眼,点头道:“和昨夜攻城的盗贼一样,都是这黑布腰带。”
孟坦道:“校尉,那此人就是这四方林里的盗匪了?这里某处定然有他们的贼窟!”
诸庆望着眼前幽寂深远的密林,说道:“这林中无故留下一具尸首,这其中定有什么变故。我等先行撤退,回去再议。”
诸庆抽出兵刃,众兵士见了,也纷纷拿出武器做好戒备,郭寿问道:“校尉,那就此离开?孙姑娘和那位剑士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