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来这边,张红月难得的穿了一件还算整齐的衣裳,但是那补丁缝的,扯来扯去,不晓得是真的针线活不好还是没上心。
这年月,不会针线的女人可不是会过日子的女人。不说手要多巧
,起码要会缝补才行。
许三丫虽然说是国营饭店的勤杂工,但是脑子转的特别快,精于算计,不是那么个人她是不会轻易来往的,但凡来往那都是有企图的。
就比如说这一回,阿茶给他们老大家的张正学找了工作她就有想法了。两口子两个工作都好,实打实的铁饭碗,走近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不说邮政这边能不能以后给找到工作了,就高青阳那可是高中老师。处的好一点以后她面前这两个上学也能照顾一点,平时有啥不会的请教一下也能拉得下来脸。
她心里其实挺焦虑的,现在政策变了,县城这边一天一个样子。到处都小饭馆起来了,国营饭店生意越来越不好了,也不知道能坚持到啥时候。万一要是倒闭了她就失业了,他们两个都是有工作的,家里可没有土地种。就算是有她也不愿意种,种庄稼跟工作哪能一样,简直能把人累死。
一旦失业,一家四口人就全靠她男人一个人的收入来生活,可不得趁早就做打算。
胡惠英招呼她坐下之后给她倒了开水,然后打量着张红梅和张红月姐妹俩:“哎呀,这俩姑娘长的真好,今年多大了?上学了没有啊?”
认识不认识的,也不可能找不到话题聊,带着娃儿来聊娃儿,那是绝对不会错的。
许三丫道:“上了,大的这个上四年级,小了这个开学上二年级。”
说完,看了张红梅和
张红月姐妹俩一眼:“咋不晓得招呼人呢?喊表婆啊!”
张红梅喊了一声,张红月一副老牛筋样一直看着自己脚下的地面充耳不闻。
许三丫看着她那样子就来气,要不是这在别人家里想给人留个好印象怕是巴掌早都落下去了。
“这一天到晚的在屋里匪上天,房子都能抬河坝里去,一出门就成夹尾巴狗了。”
胡惠英嗐了一声:“小娃儿都这样,不熟,熟悉了就好了。你是住在前面得还是住在路那边的?”来了这也快有一个月了,门边上她也摸了个大概,路那边几家都姓雷,雷家院子前面那一片大部分姓陈,他们前面这一个大院子姓张,前面还有几家,当然也有杂姓,不过离的有点距离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许三丫道:“巧了,我就在前面院子里,表婶要是没事可以出去转转,到我们那去坐坐。高老师跟周局长平时都忙得很,也没时间溜门子,我们也不好意思打扰。这也是听我大嫂在说,说是周局长生了,我们这家前房后的该来看看的。”
胡惠英道:“哎呀,你们真的是太客气了。你们来看我们都高兴的不行了,还拿这些东西。”
许三丫心道:不拿东西空手上门我好意思?背后地里不得叫你们笑话死。
嘴上还是那么客气:“也没拿啥,就是个意思。坐月子吃鸡蛋喝红糖是最好的。”
就半斤红糖十个鸡蛋,胡惠英也就客气来
了一下并没有推辞:“真的太谢谢你了。他们平时确实忙得很,不然的话我也不可能把家里都丢下跑过来。我这也才来莫多久,好些人都认不得,你可不要见怪。”
“不见怪不见怪,这一回生二回熟,以前不熟以后就熟了。话说回来,忙不忙的这生了坐月子也得过来看着,不然小年轻懂啥呀?这又是双胎,你不来搭把手给操心,他们哪能顾得过来。”
“就是说嘞,好在两个娃儿都挺乖挺争气,阿茶这会儿也能下地了,能给我搭把手了。不然光我也有点顾不过来。”
“那出了月子周局长还是要去上班的呀,一个人带两个那咋整?”
“那到跟前再看呗!办法都是想出来的。”
许三丫笑道:“说的也是啊。说实话,你这是真的有福气啊,年纪轻轻的就当婆婆了。周局长真的是有本事的人,考上那么好的大学,有那么好的工作,这生娃儿都比别人厉害,一下子就来两个。”
胡惠英道:“可不是呢。不是我自夸,别的不说,阿茶这女子从小就听话,懂事又省心,是我看着长大的。以前也过的怪不容易的,但是这慢慢的好了,苦日子过完了,剩下的就都是福气了。”
“看出来了,这就是个先苦后甜有福气的。这样好,现在不是抓计划吗?我听人家说双职工家庭只能生一胎。她跟高老师俩都是有编制的工作人员,那肯定要以身作则。
这要头一胎是个女娃,还有点犯愁。人家周局长攒劲,一胎男娃女娃都有了,二胎要不要的都无所谓了,完全可以不用去想了。"
胡惠英愣了一下:“还有这说法?生娃儿还不能自由了,还有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