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心里多少是介怀王夫人刚刚那话的,可想到自家老娘和王夫人的相爱相杀,黛玉又觉得人家这么对自己也是正常。谁叫她看起来就好欺负呢。
想到宁望雪刚刚那不客气的一通呛声,黛玉便觉得心里甜甜的。
‘瞧吧,你们将老实人都惹炸毛了!’
‘我家旺旺平时都不怎么说话的,来了荣国府也都是一副客随主便的好脾气好心性,哼哼,让你们欺负我!’
略傲娇的黛玉带着些许小得意的听完王夫人那段慈母情怀后,又觉得她二舅母也不是那么太讨厌。这会儿见她又留客,黛玉刚刚在心底的那句一会儿就走,再也不来的气话又瞬间消失了。
要不就住两天?
贾母:她可不是什么老实人。
黛玉就半靠在贾母怀里,她的心声贾母听得一清二楚。在听到黛玉说宁望雪是老实人,好脾气好心性的时候贾母便觉得黛玉半点都不了解宁望雪。
毒舌,碎嘴,各种心狠手辣,就问你谁家老实人是这样的吧?
……
王夫人和王熙凤离开后,宁望雪又与黛玉与贾母在荣庆堂说了一回话。
在宫里住哪里,吃的怎么样,宫人们有没有照顾好她们,太后对她们怎么样,姜皇后对她们什么态度,手里有没有银子,有没有短缺?
全然是老祖母关心小辈的态度。
宁望雪
看到这样的贾母(),一边觉得这老太太有福气她以后就全都向她看齐2[((),一边又觉得这老太太该管的不管,完全不会抓重点。
【儿子不管,孙子不管,孙女也不管,就挺想得开的。】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整个贾家就没一个人想到要借着这股东风谋个差事或是给三春几个将婚事定下来呢?】
贾母:那跟老婆子有啥关系?
吃力不讨好还会落埋怨,她老天拔地的才不干这种事呢。
少时,贾母又让鸳鸯去将三春叫过来,又问宝玉去哪了,怎么这半天都不见他过来?
三春在贾母和王夫人想问元春时就被李纨带走了,而宝玉嘛,吃过早饭他就去了梨香院看望生病的宝钗。
宝钗没生病,只是从薛姨妈那里听说了贾家的打算吓着了。她最近正在思念‘静静’,准备再细细的琢磨一回这件事的风险和成功与否薛家能得到的好处。
宝钗的消息来源都是通过王夫人转述,然后薛姨妈再转述得来的。
消息传到宝钗这里已经完全失真了,但宝钗还能抽丝剥茧通过件事去想利弊得失。
一,元春产下皇嗣,新帝被废,小皇子继位,元春封圣母皇太后。薛家最好的结局就是她嫁宝玉,做承恩公夫人。
二,元春产下公主,新帝仍是新帝,元春是太妃,二房没有承恩公爵位,宝玉就是个一无事处,不上进的纨绔子弟。一但老太太过世,二房就会被分出荣国府。
三,元春小产……
四,太上皇还没来得急废帝就驾崩了……
五,小皇嗣中途夭折……
六,新帝提前发现荣国府谋逆,将一切扼杀在摇篮里。
……
总之就是无论是扒拉手指还是拿起笔写写划划,宝钗都发现那件事的成功概率非常小。
而且即便那件事在这么小的概率下真成功了,宝玉就成了当朝太后的胞弟,小皇嗣的嫡亲舅舅。这大靖的天下都是宝玉亲外甥的了。宝玉炙手可热,别说配林家女了,就是配公主都没问题,又怎么可能娶她一个破落商户女呢。
如果,如果她向新帝告密呢?
这个想法出现在心头时,宝钗也被吓了跳。
如果她告密,除了她和她妈,贾家,王家,史家还有其他四王六公都会倒大霉,轻则罢官抄家,重则砍头流放……想到这里宝钗就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了。
不告密,薛家要拿出很多银子帮着贾家修建省亲别院,最后即便能够得到好处也是最少的。
告密,也许会害死所有人,但她薛家可以不用拿银子出来,她也可以凭借这份功劳进宫去。
将能想到的与告密有关的所有利弊都想了一回,担心自己心太乱记不住宝钗还特意将这些利弊得失一条一条的写了下来。
时不时的补充一两条,然后宝钗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一遍一遍的琢磨怎么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