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温庭筠(第1页)

温庭筠(第1页)

温庭筠

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然薄行无检幅,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饮博。后夜尝醉诟狭邪间,为逻卒折齿,诉不得理。举进士,数上又不第。出入令狐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绹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绹又尝问玉条脱事,对以出《南华经》,且曰:“非僻书,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览古。”又有言曰:“中书省内坐将军。”讥绹无学,由是渐疏之。自伤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徐商镇襄阳,辟巡官,不得志,游江东。

【注释】

1并州:州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乃温庭筠郡望。

2宰相彦博:即温彦博,武德八年(625)从张瑾攻突厥,任行军长史,兵败被俘,守口如瓶,囚于阴山苦寒之地。太宗即位后回朝,贞观四年(630)任中书令,将突厥降众迁置河套以内,以卫边疆。

3爨(cuàn)桐:东汉蔡邕见有人烧桐为爨,闻火烈之声,知为良木,因请裁为琴,果有美音,其尾犹焦,称焦尾琴。柯亭:传说东汉蔡邕曾取会稽柯亭椽竹为笛,声音独特,名柯亭笛。

4侧词艳曲:指文辞轻佻艳丽,不庄重严肃。

5律赋:文体名,由六朝俳赋演化而来,为唐宋科举考试时所采用,韵数多寡,平仄次序原无定格,自大和以后,始以八韵为常,平仄以四平四仄为准。

6官韵:指科举时代官定韵书中所定之韵,以此作为考试诗赋押韵的标准。

7假手:科举考试中代他人作文答卷者。

8检幅:检修边幅。

9贵胄:指贵族后代。裴诚:盖宰相裴度之后,“诚”疑作“”。令狐滈(hào):令狐绹子,依仗其父辅政之势,骄纵不法,日事游宴,货贿盈门,懿宗时举进士及第,官至詹事府司直。

10狭邪:小街曲巷。此指妓院。

?逻卒:指巡逻之兵士。

?令狐相国:指令狐绹,字子直,令狐楚子。大和进士,武宗时,任湖州刺史。宣宗时,为吴兴太守,旋升宰相,辅政十年。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遽(ju):匆忙。

?玉条脱:玉镯,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筠乃以‘玉条脱’续也。”此盖小说家言,不足信。

?《南华经》:亦称《南华真经》,即《庄子》。然“玉条脱”典故,据王楙《野客丛书》所云,乃出自陶弘景《华阳隐居真诰》,非《庄子》。益可知为小说家言。

?燮(xiè)理:特指大臣辅助天子治理国事。《尚书·周官》谓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中书省内坐将军: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与尚书省、门下省鼎足而立,主掌撰作诏令文书,形成政令由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尚书执行的制度,因此中书省的官员需要文采学识俱佳方可,而将军乃武将,故以之比喻无所学。

?“因知此恨人多积”两句:出自温庭筠《李羽处士故里》,原句作“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一篇”,诗意谓诗人路过李羽故里,对李羽的悼念之情难以消尽,辜负了《庄子》第一篇《逍遥游》的宗旨,没有做到与世情相忘。而此处略改数字,变为自伤,小说家言,不足信。

?徐商:字义声,大中十三年(859)进士及事,六年(865)出为荆南节度使。

【译文】

温庭筠,字飞卿,原来名叫岐,并州人,宰相温彦博的子孙。他年少机敏聪悟,富有天才,能够快速动笔写成万字长文。善于弹琴吹笛,说:“有琴弦的琴就可以弹奏,有孔洞的笛子就可以吹奏,何必一定要像蔡邕的焦尾琴和柯亭笛那样不可呢?”他的诗辞采艳丽而流于轻佻,跟李商隐齐名,当时称为“温李”。温庭筠才华情思绮奕秀丽,尤其擅长写律诗,每次考试押考场规定的韵脚,在灯烛下不曾起草构思,只是笼着袖口靠着几案,每一个韵一次就成了,考场中人称他“温八吟”,又说他叉手八次就能写完八个韵脚的赋文,号称“温八叉”,常常代替邻座的考生答卷。然而品行轻薄不检点,跟贵族子弟裴诚、令狐滈等饮酒赌博。后来一次夜里曾在妓院醉后大骂,被巡逻的卫士打折了牙齿,诉讼没有得理。参加进士考试,好几次都没有考中。进出宰相令狐绹的文馆之中,受到的待遇很好,当时唐宣宗喜欢听《菩萨蛮》,令狐绹借着他新作的《菩萨蛮》歌词进献给唐宣宗,告诫他不要泄露这个消息,可他却匆忙地跟别人说了。令狐绹又曾问他“玉条脱”的典故出自哪里,回答说出自《南华经》,并且说:“这不是什么偏僻的书,相公您治理国家之余,也应该多看看古书。”又说过这样的话:“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没有学识,因为这些令狐绹渐渐疏远温庭筠。温庭筠自我感伤说:“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徐商担任襄州刺史,征辟他担任巡官,情志不得,就游历江东。

大中末,山北沈侍郎主文,特召庭筠试于帘下,恐其潜救。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仍献启千余言,询之,已占授八人矣。执政鄙其为,留长安中待除。宣宗微行,遇于传舍,庭筠不识,傲然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流乎?”又曰:“得非六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后谪方城尉,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怩含毫久之,词曰:“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尔既早随计吏,宿负雄名,徒夸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庭筠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纪唐夫擅场,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唐夫举进士,有词名。庭筠仕终国子助教,竟流落而死。

【注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