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侍郎:指沈询,字诚之,吏部侍郎沈传师子,大中九年(855)知礼部贡举,迁礼部侍郎,咸通四年(863)出为昭义节度使,为家奴勾结叛将所杀。
2启:文体名,介于表、书之间,其形式多为骈体。
3占授:口授,指考试中向别人口头提示答案。
4待除:等待授职。
5传舍:古代官府设立的供行旅食宿之所。
6司马、长史:皆为州郡佐吏。
7六参:唐制,凡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审者五天一次朝见皇帝,一月计六次,故称六参。簿、尉:指主簿、县尉。
8方城:县名,治所在今河南西南部,南阳市东北,因境内方城山得名。
9裴坦:字知进,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四月,由职方郎中、知制诰,擢中书舍人,僖宗乾符元年(874)拜相,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0忸怩(niuni):羞愧。
?词:此制词题为《贬温庭筠敕》,无“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句,乃贬斥温庭筠担任随县尉所作,辛文房裁剪失当。
?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
?骚人:指屈原。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和辞赋家,青年时以文才著名,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因遭到当政大臣的反对,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作有《吊屈原赋》《鸟赋》等,哀悼屈原之贬,亦以自悼。
?前席:在坐席上向前移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汉文帝倾听贾谊的议论,不觉前席,后用作才臣受皇帝宠遇的典故。
?爽:伤败。抽毫:抽笔出套,指写作。据学者考证,此时温庭筠尚未入仕,授官乃其步入仕途,而裴坦将之写成“责辞”,文体不类,故受时人嘲笑。
?纪唐夫:大中时,应进士举,十年(856),温庭筠贬随县尉,文士争为诗饯行。擅场:压倒全场。
?“凤凰诏下虽沾命”两句:意谓诏书下达,您虽获得任命,却像鹦鹉那样因为才华高妙而受到连累。凤凰诏,指诏书,天子诏书由中书省拟定,中书省为禁苑中凤凰池所在地,故称。此即裴坦所作制词。沾命,任职。鹦鹉,见祢衡《鹦鹉赋》,祢衡咏鹦鹉因才而被关囚笼,祢衡本人也因才华见杀,故云“累身”。
【译文】
大中末年,山北人礼部侍郎沈询主持考试,特别命令温庭筠在他的卷帘下考试,怕他暗中帮人考试。这天温庭筠很不开心,快到傍晚时先请求出考场,仍旧献上启文一千多字,问他,已经口头帮助八个人了。朝廷当权者鄙薄他的行为,把他留在长安等待任命。唐宣宗便服出行,在旅舍遇到温庭筠,温庭筠不认识唐宣宗,傲慢地诘问他说:“您不是司马、长史之类的官员吗?”又问:“莫非是六参、主簿、县尉之类的官员?”唐宣宗说:“不是的啊。”后来被贬谪担任方城县尉,轮到中书舍人裴坦写制词,羞愧地拿着毛笔很久,才下笔写道:“孔门弟子把品德操行放在首位,把舞文弄墨放在末端。你本已早就跟随计吏入京赶考,久负盛名,却徒劳地夸耀你那不受约束的才华,少有适合时代实用的东西。把如同诗人屈原那样流放到湘江岸边,把贾谊贬谪到长沙,你今后尚有受陛下恩宠的机会,不要因此埋没你的文采情思。”温庭筠赴任,文士诗人争前恐后地写诗践行送别,只有纪唐夫压倒全场,他写的是:“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纪唐夫考中过进士,有辞藻之名。温庭筠最终做到国子助教,最后被贬流落而死。
今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及《学海》三十卷。又《采茶录》一卷。及著《乾子》一卷,《序》云“不爵不觥,非炰非炙,能悦诸心,庶乎乾之义”等,并传于世。
【注释】
1爵、觥:都是喝酒的器具,代指饮酒。
2炰(páo)、炙:烧烤。
【译文】
如今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和《学海》三十卷。又有《采茶录》一卷,和他所撰写的《乾子》一卷,这本书的序中说“不需要喝酒,不需要吃烧烤,就能让心灵获得愉悦,就差不多是乾的含义了”等,这些著作都流传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