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心以六七十岁的高龄,耗死那嬴政,支撑到刘邦起事!
“亚父,我们的,教材?是这样说的不,我之前记录了一些天书的东西,萧何也记了点,你记了吗,我们比对一下,合适的话根据这个出一本教材?”
刘邦笑得有些羞涩,从自己袖子里掏出了一卷竹简。
他当上泗水亭长之后,为了营造文人做派,开始学着船宽袖长袍,装出一股子文人墨客的气度来。
参照对象便是萧何,就是吧,他和萧何之间的差距,不是简简单单的学渣和学霸就能概括的了的。
所以略微有些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架势,当然,这要是非要解释成个人气度,也不是不能说的通。
毕竟刘邦确实和萧何就不是一种人,让萧何大半夜去私会寡妇,他是做不到的,白天更做不到。
但是刘邦就可以,甚至堂而皇之告诉认识的人他们的关系。
毕竟是刘邦,不是很要脸的人物,比起脸面,自己过的舒服对刘邦来说更重要一些。
掏出的竹简不是很厚,但是动作显得很艰难,毕竟不是很习惯从袖子里拿东西。
萧何只看了一眼,就转过头去了。
不能多看,看多了伤眼睛。
“你怎么用竹简啊,要我说直接记录在竹片上,还省的自己一点点削。”范增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卷绢布,上面是后期用针线缝起来的字,范增的书法好看,变成针线在这绢布上也显得很适合当装饰物,而不是用来探讨学习。
刘邦看到这“花活”,难得有了种自己肚子里的墨水装少了的反思,这他还真做不出来。
难怪感觉前些时候萧何在忙活针线,难道是也背着他偷偷摸摸在绢布上绣字了?
只是在自己缝补衣物的萧何这回彻底背过了身,任由这一老一少折腾了,他安心配合学政官发下来的政策搞好县学的陈设才是真。
县学要求最少容纳十名学子,年龄在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
超过三十岁的,县学就不收了,大秦不想浪费资源。
秦朝律法对成年的规定向来以身高为主,这次用年龄设限,大抵是真的想让年纪小的小孩也到时候就来上学。
至于沛县,萧何是找过往年的资料的,沛县学风尚可,当然,吴中、会稽等郡原本就尚学,从刘邦这家里排行第三的,都去马工学院读过书,就不难看出是向学的。
当然,刘季这人读书的时候也常常逃课,并不是个认真学习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