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张疏怀还是魏哲忠的部下,但一直未得魏哲忠重用。
源于一次,张疏怀暗地里与外商联系,欲倒卖药材时被魏哲忠发现。
外敌连年进犯,一直禁止通商,倒卖药材至境外自然是违规军令,违背国法。
更何况两军交战,药材对军队何其重要。
本该革职查办,从重处分。
可魏哲忠念及张疏怀是为医母筹集资金,一时误入歧途,且初犯未酿成大祸,最终还是掩盖了此事真相,只用了旁的由头对他进行了处罚。
虽未再提及此事,但至此之后,张疏怀一直未得魏哲忠信任,他屡屡赢得战功,但未能得到擢升。
长此以往,张疏怀对魏哲忠的感恩戴德终究化为云烟,逐渐被愤怒和憎恨替代。
谁不想功成名就,谁不想仕途顺遂?
张疏怀意识到在魏哲忠手下得不到重用,便试图另谋他路,可他的调任依旧被魏哲忠所掌控,几番尝试无果,心间仇恨与日俱增。
当时正值巴布干夺权之时,他急需取得功绩与他的哥哥松莛奎一教高下。
可当时魏哲忠常年镇守岐山,早已摸索出一套应对之法,在岐山边界筑牢了防线,固若金汤,护得当地百姓十余年安定祥和。
巴布干一直无计可施,直到探得张疏怀与魏哲忠之间有罅隙,巴布干寻机趁虚而入,助长了张疏怀心中的不甘和憎恨。
正可谓瞌睡遇上了枕头,两人就此达成了合作,密谋了一出外敌闯入岐山屠杀魏哲忠事件。
巴布干因此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在山蒙族赢得了威望和支持,为后续登上王位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张疏怀也因为取代了魏哲忠,成为镇守岐山的将领,他与巴布干暗中达成了协议,明面上保持持续的斗争,实则以战敛财,以战积势。
当时崇文帝登基不久,正是李成德权势正盛之时。
李成德已是三朝元老,把持朝政许久,崇文帝与一个傀儡皇帝无异,为了削弱李成德的势力,必定需要扶持一个可堪与其相斗之人。
可当时朝野上下,无人敢与李成德争个一言半语,无奈之下,只得徐徐图之。
恰在此时,魏哲忠被外敌残杀,张疏怀擢升为边关首将,他在边关屡屡夺得战功,由此入了崇文帝的眼。
张疏怀调回上京后,由族中叔伯继续镇守,不久后张疏怀长子张正守接任,时至今日,一直在暗地里与巴布干多有瓜葛。
又说回张疏怀,他本是一介莽夫,但惯会溜须拍马,调回上京后,得知崇文帝犹为喜欢作画,对作画狗屁不通的他竟然下了一番苦功夫,哄得崇文帝另眼相待。
就这般,张疏怀被当作削弱李成德的一个棋子,被一步步提拔,走到了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如今在朝堂之上,权势威望渐有盖过李成德之势。
起初,张疏怀不过是想要极尽敛财,在仕途上谋得步步高升。
可欲望就在一步步满足中不断增长。
尝过权利的滋味后,有几人不会上瘾?不会在暗地里偷偷觊觎那万人之上的高座?
而且,北巍国的太子还是一个自幼病弱之人,更有人断言他命不久矣。
说起此事,自然就不得不再次提及李成德。
李成德助崇文帝坐上皇位,但也仅仅只是让他成为一个傀儡。
李成德送了自家女儿入宫,为的就是让北巍国的江山最终落入李家的血脉。
显而易见,裴皇后和边无垠便是绊脚石,自然留不得。
边无垠自小被下了慢性毒药,幸好发现及时,否则早已一命呜呼。
自怀疑下毒之人后,裴皇后便带着边无垠住进了宝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