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宁闻圣人近侍透露,杜克明之母已面见圣人与万妃娘子,为克明呈递通婚书,欲求娶六娘为妻。”于志宁以闲聊口吻谈及。
“甚么?”长孙无忌瞳目倏缩了一瞬,惊立而起。
于志宁前所未见好友这般失态情状,谑色顿敛,奇道:“辅机不知克明早有求娶之意么?”
他自然知,惟未料及这般猝不及防。
他勉强平静,复问:“那陛下与娘子作何回答?”
于志宁道:“辅机亦知陛下素爱重克明人品才貌,万妃更不消言,早将克明视若快婿,答复称需征询六娘意见,如若六娘愿意,那这门亲事他们全力赞成。”
长孙无忌面色难看至极。
于志宁曲身入座,续道:“克明已至而立,虽是年纪较长,却与六娘恰好相配,一静若处子,另一动如脱兔,倒是能……”
语未竟,长孙无忌大跨步踏出屋门,任凭身后于志宁唤呼,男人头也未回,披风掠起地面层叠秋叶,翻飞盘旋。
第42章第四十二话满篇惟书了一字。——盈。……
“我原以为世勣将于临别前将心意倾告,也好了却遗憾。”李世民指骨抵颊倚坐,状颇诚恳。
李世勣笑了,唇边缠溢苦涩,又似自嘲。
“公主千金,臣自知鄙微之躯,不敢高攀。”
他自称为臣,将男子的尊严置于最低处,李世民一瞬了然。
他心底轻叹一息,将这话题揭过,道:“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俱为唐腹心之患,至明年我欲率兵出关,一举略之,届时请世勣务必相助。”
李世勣揖首:“愿为秦王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临别前,他眼梢若有犹疑,指尖屈伸,半晌后,仍入袖中取出一卷书牍。
李世民接过这份墨迹未干的纸张,清香依稀扑面,观扉页乃是《脉经》。
“世勣欲教我望闻问切?”他按住疑惑,朗声笑道。
李世勣唇畔微牵了牵,嗓音克制:“请殿下代为转交。”
「世勣还会诊脉?我也想学!」
「学医需禀赋,刻苦与韧劲缺一不可。」
彼时的他如此作答,却在当夜便挑灯续昼,将平生所学编著为此卷《脉经》,夜半烛火数旬未熄。
他明知那人不过口中所言“三分钟热度”,未必愿意翻开,如此这般,亦不过是抱了那几分尚且存留的侥幸与小小期冀。
“长孙郎君。”
观男人于府前下马落地,家仆随即殷勤上前,牵过马辔。
长孙无忌撩袍上阶入邸,在门口遇上出府的李世勣。
他面色怅然,仿佛有何郁郁萦怀,宽袖里鼓鼓生风。
二人相互见礼,敛衽直身时,长孙无忌视他一眼。
“闻懋功明日启程赴并州,望此去一路无阻。”
“借辅机公吉言。”
作别罢,他大步流星跨入庭中,于掌事接引下穿过前厅,两旁茁然花木,傍晚时分,柔和暮色悄无声息镀上阑干,李世民正于书房相候。
年少至交,无消多言,默契早在心照不宣中渐长。
惟今次,李世民并未猜度出其来意。
双方同时坐定,李世民将经略王世充窦建德一节咨问于他,长孙无忌道:“彼王伪郑国境外屯堡势力庞大,若采游击战术持续运动于我军阵后,可牵制唐军不少兵力。方今之计,唯有分兵一一攻拔,剿抚并用,清扫取郑阻碍,方能势如破竹。”
李世民颔首,续询以数疑难,他一一答过。
军务谈罢,李世民以为达成他所来目的,于是闲道:“辅机可知如晦求娶小六一事?”
心骤一悸,长孙无忌眼睑闭了又合,脸梢微抬。
“在下已知。”
闻言,李世民仰躺座中,双膝交叠而坐,声音飘忽半空:“辅机以为,小六与如晦是否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