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19章(第2页)

第119章(第2页)

西华军收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武器,他们暂时只能留下轻武器,周恩来承诺在未来行动的时候,西华会给他们配给。而广西地方政府在未来2年内仍由国民党控制,不过不得乱收税,国民党的粮食和轻武器弹药需求,由西华供给。

6月26日,蒋介石率领一批亲信,以视察江西等地防务的名义,离开长沙,委托汪精卫在此期间代理国民政府事务。实际上,他就是将这些“国民党中央”的大员都抛弃了,他此行,就是与朝向广西开拔的暂编新1军到新4军的新兵团会和,带领他们去广西。所有他觉得应该跟他走的人,都已经通知了。

国民党内部传闻,蒋介石要跑了,有的老资格的元老设置当面来质询他,他都含笑逐一打发。谁还在乎呢?只要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大家各安天命吧。

前途漫漫,蒋介石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气,但只要权位还在,就有希望。

第190章常跑跑与对日终战准备?

7月2日,蒋介石在江西会合了新军之后,按照西华的要求,发出了后世称之为“国民政府谢幕公告”的宣言,指出国民政府已经完全失败,同意西华取代国民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命令国民政府的所有政府、军队等一切机构,须等待西华的接管,不得作乱扰民,否则被西华剿灭,都属咎由自取。蒋介石自己深感惭愧,经西华同意,他由此下野,将在广西暂住。

电文公告发出,自然是全国乃至全球轰动性的效应,远东这个巨型国家,新的历史一页,开启了。有的人如丧考妣,有的人欣喜万分,有的人冷眼旁观,有的人踌躇满志。这就是大时代,历史如同一条不断掀起巨浪的大河,奔流向前,很多人在途中就被时代之潮摔落,离开了时代的舞台。

西华随即宣布,组建中国唯一合法的临时政府,全面接面管国统区。西华将在尽快全面击败日寇侵略者后,正式建立新中国。国统区的所有地方政府、机构、官员和军队,必须接受现实,等待西华的接管,希望他们不要让人民失望,在这种时候还做出不理智的反动行为。

“西华”这个名称自然也不再合乎需求,按照“中华临时政府”的称呼,未来人们就简单地将“西华”改成了正统的“中华”。

在日本的本土,可谓是一片死寂。日本的上层建筑,早已对此有所预料,但都没有想到会发展得那么快,他们都以为蒋介石会挣扎很长一段时间,将之视为日军固守满洲的一大助力。而现实的发展,让他们深深感到了“墨菲定律”的恶意——如果你考虑到有最坏的情况,那么这种最坏的情况一定会真的发生。

事实上,但确认这个消息后,并不限于石原这样的“冷静派”,很多此前狂热的军官,在自己内心也认为日军已经失败,守住满洲的希望微乎其微。更不要说日本的那些大佬了,他们其实心知肚明,可是谁也不敢和不愿提议,让日军放弃满洲,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自己提出来恐怕就会被刺杀吧?

所以很可笑的情形发生了,虽然大本营十之七八的人都认为满洲不可守,日军必败。可是一个一个的,都若无其事地执行着自己的“职责”,忙碌地安排日军在满洲的各种防守细节和工作。要是有外人在此时观察,还以为日军大本营,对满洲会战充满了信心呢。

这就是日本人的“群团主义”和“群团社会”,李思华前世历史上,二战后日本企业崛起,也是靠这种氏族共同体文化的影响,离开了集体,个人什么都不是,每个人都怕被集体所抛弃,所以就会对集体无比忠诚,哪怕上级的命令是错误的,他们的反应也是一定要完成它,而不是建言要调整和修改,群团社会,赋予了日本一些成功的基因,但同时也赋予了它失败的基因。

表现在军官上,就是对上级奴颜婢膝,而对下级凶狠残暴。绝大部分人其实害怕承担责任,做事的准则是但求无过。所以他们明知道满洲会失败,但谁敢提出异议呢?大家都在装糊涂。

就算是最上层的几个大佬,这个时候也不敢在裕仁的御前会议面前,提出从满洲撤军。他们都很清楚,谁提出来,谁就最后必须为失去满洲,而向日本国民承担责任,不说被千刀万剐,被千夫所指是肯定的。所以谁会说?谁会做呢?

所以在这种奇怪的“看破不说破”的氛围下,日军仍然在全力地准备着满洲会战。

李思华和西华政治局,现在应该称为“中华政治局”了,则在根据美国计划今年的最后收益,调整和完善从1938到1939年的经济和军工计划。

到1938年4月结束全部股票空单后,总的净利润是5。2亿美元,不过还是没有能弥补1937年的巨大消耗,之前准备的总计6。8亿美元,在1937年花得干干净净,战争起来,花钱真是太厉害了。

当然这钱不是白花的,李思华觉得除了帮助中华财政,建立了对日军绝对优势的军备和战备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刺激了此时中国的工业发展,战争缺什么,这笔钱就尽量去弥补,而战争的巨大需求刺激了各种工业的生产力和效率成长,疯狂的民族情绪下,就算是工程师们,也成长得飞快,更不要说是技术工人了。

这就是战争的“正效应”,战时一年的技术和经验成长,可能比得上和平时代的3~4年。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如果像日本那样把熟练工人都推上了战场,自然只有负效应,哪来的正效应呢?

所以此次盘点,美国收益还剩下了12。2亿美元。原来的12。8亿美元,花掉了6。8亿美元,剩下6亿美元,加上此次利润5。2亿美元,以及澳洲金矿等提供的额外收益1亿美元,最终就剩下了12。2亿美元。看上去钱不少,但李思华知道,后继无力了。未来在海外布局能提供的额外收益,能够达到每年2亿美元就不错了,其它的,都要靠国家的正常经营了。

好在1937年,中华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了112亿元,基本撑得起1938年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了。所以李思华不准备将以上的12。2亿美元投入战争,而是用来进一步加强工业建设,尤其是新解放区的建设,这个时候的外汇还是很宝贵的,可以用来进口很多中国仍然薄弱领域的机器设备、珍稀原材料等。

例如,通过澳洲金矿建立起来的澳洲情报组织的支持,已经建立了3个马甲公司,分别控制了奥林匹克坝、兰杰矿、贝利佛这三个澳洲北部的最大铀矿区,此时其实澳洲政府完全不知道这个矿种能干什么,也没有人在这个方面竞争。还要好多年,人们才知道在商业上这也是财富,而在全球的军事战略上,则具有崇高的意义。

这几个马甲公司声称,这些矿石能够在海外生产特种水泥使用,就像是一些石灰石一样,他们给这种新的矿种定了一个极其廉价的销售价格,然后拼了命地扩大产能,他们说,如果产能不够,这种廉价矿石就一定会亏损。

价值太小,澳洲官方没有太多关注。他们现在倒是对CadiaValley(卡地亚谷)的金矿颇为关注,金矿项目承担的税金也开始被迫增加,毕竟也必须堵住当地政府的嘴。

奥林匹克坝、兰杰矿、贝利佛这三个铀矿都是露天矿,开采极为方便,所以现在是不惜代价地扩大生产和增加开采设备,1938年计划要运回10万吨以上的铀矿石(如果按照2007年价格,价值130亿美元!),由于1940年以后的变数太大,因此现在的原则,就是尽量地开采并运回中华,目前主要储备在缅甸根据地。

但是其它已经知道价值的矿种,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属于西方比较“有效政府”治下,就很难有便宜可占。例如铝土矿、镍矿、铜矿,澳大利亚的储量都非常丰富,但这些矿种都是战略性的,很容易引起澳洲政府的高度关注。

所以李思华都是选择了一些其它国家,例如以美国马甲财团的名义控制了智利的Collahuasi铜矿,这个矿在智利北部,距伊基克(Iquique)港口东南约180公里,海拔4400m,比较有利的因素是整体易于海运出口,在她前世,这个矿是二十世纪80年代才发现的,后来成为世界第二大铜矿。

所以此时拿下采矿权算是比较简单和廉价,目前这个矿的产量正在迅速上升,李思华希望从今年起能够达到年产20万吨,从计划建国开始的1939年到1945年这6年,能够每年达到60万吨以上的产量,保证建国初期的优质铜材来源。至于再以后,与西方的关系难测,暂时顾不到那么远。

类似这样的大矿项目大约有20多个,单单为了它们,也必须在海外至少保留3。5亿美元以上的资本,还要做好危机管理,例如日美太平洋战争期间,也许航运会中断,那就只能将产出先储存起来,等到1944或1945年日本已经完全颓势的时候再运输。而这些考虑,都需要资本储备。

设备进口的重点已经不是美国,而是德国,在中华节节胜利的背景下,此时与德国的关系相当的好,“处于蜜月”,因此从德国获得生产设备,几乎是全球最容易的。这个时代有些英国设备很好,但是关系太差,自然无从提起。

当下的重点,例如IGFarben(巴斯夫、拜耳、Hoechst等的合并公司)的染料、橡胶和化工材料制造设备及科技;例如电梯、电车、电机制造以及输电设备等方面还缺乏的一些相对先进的设备和科技;例如刀具制造等材料行业的一些设备;例如一些工业母机和车床设备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