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20章(第1页)

第120章(第1页)

但是日军这一次广泛地使用了布雷,在300公里防线上的重点地域,几乎是全面布雷,其前线形成了广泛的雷区。日本的军工产业,近期拼命地生产地雷,雷就是为了在东北广泛使用,迟滞我军的攻击。

其次,极大地加强了反坦克反装甲火力,很多壕沟就是专门设计的反坦克壕沟,其中设有大量的反坦克火力点,不过由于日军反坦克炮水平较低,因此主要是“死士”型的火力点,讲求接近我军坦克或装甲车,近距离攻击。

再次,是多层铁丝网,用来迟滞步兵的进攻。

所以同样只是一层战壕防御网,但内容确实是截然不同,对我军的威胁程度,大大提升了。

第2道防线,是在第1道防线后方的400~600米处,几乎第1道防线拥有的所有防御手段,第2道防线同样拥有,不同的是,增加了很多轻型机动火炮的配置,例如大口径的迫击炮。这些炮都修筑了专用机动道,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原来的炮位,转移到新的炮位继续发炮。

因此第2道防线,如此就对前线第1道防线,构成了比较坚强的支撑,在中华军攻击日军第1道防线的时候,这些火炮就不断支援前线,打击我突击火力和兵力,并且以机动灵活的配置,来化解我军的火力优势。

第3道防线,是在第1道防线后方的4~6公里处,除了此前2道防线的火力配置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军远程火炮和重炮,就主要配置在这条防线。同样修筑了大量的壕沟型专用道,而且在很多地方都用钢筋混凝土修筑了大炮的隐蔽炮位,这些工事都进行了伪装,主要是试图骗过空中侦查的伪装。

日军甚至在这条战线上准备了大量的骡马,准备让他们拉着重型火炮快速机动,随时转移。

所以前3道防线,就形成了一个综合防御体系,是充分地考虑了如何规避西华火力优势,以及发挥日军火力的综合设计。

第4道防线,是绵延数十公里的地堡、暗堡火力点群,准备了大量的反坦克、反装甲火力。这显然是预防中华军如果突破了日军的前三道方向,就通过这几十公里的堡垒群,不断打击和迟滞中华军的攻击,使得日军能够比较从容地撤退,与后方日军会合,重新在后方建立新的防御体系。

参谋们觉得日军这种防御的弱点,就是几乎没有预备队。因为日军担心在中华军的优势火力下,一旦开打,预备部队难以再进入防线。这就为我军在决定性方向上大量集中兵力和兵器,单点突破创造了条件。

汇报完毕,与会的将军们议论纷纷。林彪也不由得倒吸冷气,他说:

“日本鬼子长进了啊,这种防御体系,可比之前在华北的难打多了。这虽然比不上李政委说的那种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但在日军的历史上,大概是空前的了,他们以前只崇尚进攻,现在不得不学会防御了。”

其它将军们也有同感,对于如何打破这种防御,开始了激烈的探讨。

日军布雷很讨厌,但这一点,是被李思华此前就预测到的,在我军发展的兵器中,就有一种在前线大量排雷的工程坦克,这种排雷坦克就像是大型拖拉机前方加装了一个很大的“犁”,它们前进时,会将泥土深深地犁开,地雷自然会被引爆,而工程坦克自身的装甲和钢板,则使得它自身无损,通过工程坦克,快速开通坦克装甲等部队的进攻通道,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这样就达不成对日军进攻的突然性了,肯定会大大地惊动日军嘛,例如利用夜晚的突袭,就不太可能了。另一种做法是让工兵隐秘排雷,但是这样大的雷区,不惊动日军的可能性也是小概率,意义不大,而且工兵可能会牺牲惨重。

所以突破的主要战术,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就是寻找适合的“决定性方向”,集中火力兵力,打破日军防线这条“线”上的某“点”,先是空军轰炸,主要是前3条防线,然后集中重炮,同时攻击3条防线,轰炸和重炮,对日军3条防线,形成全面压制。然后精锐步兵跟随少数坦克攻击,打掉暴露出来的一个个的反坦克火力点,基本清扫后,坦克装甲集群才大规模进攻。

彭总看到粟裕一直没有发言,似乎在出神地想着什么,就问粟裕有何意见,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粟裕有点不好意思,说道:“大家刚才说的突破日军防线的方法,我没有什么意见,这是战术上的组合。不过,刚才我是突然想到整个东北会战的战略方法,所以有点出神了。”林彪也来了兴趣,让粟裕仔细说一说。

粟裕指着地图,说道:“日军防御的特点,是主要兵力集中到了赤峰-朝阳和锦州一带,其次在前线到沈阳的区域之内,部署了大量兵力,日军在这个区域,至少有100万左右的兵力。而且是从赤峰到锦州,兵力越来越强,防御也越来越完善。”大家都点点头,这是事实。

“这样的厚集兵力,加上严密的防御,完全不讲策略的硬碰硬的话,我军的损失就会很大。日军这是梯次防御,我的想法是我军能不能来一个从远到近的梯次进攻。”

“二野和三野可以先发动,他们从草原越过锡林郭勒后,就可以威胁通辽和白城,形成随时进攻长春和哈尔滨的态势。这对于日军来说,就是绕过了他们的前线防御,直接进攻他们占据的东北腹地。”

“林总的四野可以第二波发动,打破赤峰防线后,进攻通辽,做出直接进攻长春的态势。”

“有了这两波大迂回大纵深的进攻,日军此前密集锦州朝阳防线的决心就可能被动摇,因为我们上述的攻击并不是纯粹的假动作,随时可以变成真实的大进攻,先进攻长春也是很正常的,伪满洲国的首都嘛,而且可以截断日军整体东北的防御中心。”

“所以日军就可能不得不分散兵力,必须加强在长春和哈尔滨的防御。他们当然会把在东北其它地方的日军都拉上去。”

“这个时候,叶总的六野再发动第三波攻击,在赤峰和朝阳之间突破防线,攻击阜新,威胁沈阳。”

“由于日军的兵力不足,这个时候他们就只能从锦州和沈阳分兵,去防御阜新可能被突破的危险,这个区域不能不防,否则我军攻占后,既截断了沈阳与锦州的联系,又可以继续直接攻击沈阳。”

“这样日军就会发现,他们最严密设防的朝阳-锦州防线,我军就是不打,一路又一路的主力绕过或者在比较远的薄弱防线上突破,去进攻日军相对薄弱的后方,他们的防线不起作用,只能被迫分兵。”

“在日军分兵后,彭总一野再行动,我第1集团军做先锋,突破削弱后的朝阳-锦州防线,迂回锦州后路即锦州北面,一野的大部队跟随第1集团军迂回锦州北,然后一野从锦州北和南面,实现南北两个方向对锦州的合围和夹击,一举击破锦州之敌,占领锦州。”

“这样,我军对日军的主要攻击,都转移到了日军的后部,不打头,转过去踢屁股。攻击的难度就大为降低,而且让日军陷入全面顾此失彼的境地!”

这个方案,让大家都非常感兴趣,很有意思!彭总仔细地看了一会地图,一拍大腿,哈哈地笑着说:“粟裕这个方案,我军是4层饼,日军就是3层馅,从西向东卷饼,这是4层饼包裹3层馅的大卷饼!”指挥部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

彭总和林彪都在内心感慨,当初李政委坚持将粟裕任命为我军第一个集团军的司令员,使之成为全军装甲坦克部队的首个“创始”首长,大家都有点想不通,一个游击队长,凭什么出任这样重要的职位?可是现在看一看,这样的策略,能是一个普通的军官想得到的吗?李政委一直说,粟裕在战场上颇有灵感,时有天外飞石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战争思维,果然是名不虚传,李政委的眼光真是锐利,慧眼识人啊。

很快,基于这个“4饼3馅大卷饼”设想的大纵深大迂回穿插会战方案,在细化后被上报了中央军委,并得到了军委的批准,毛泽东对这个方案非常激赏,他喜欢这样充满了想象力和灵感,又都是阳谋、让敌手无法选择,只能被动应战的战略战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