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24章(第3页)

第124章(第3页)

就连毛泽东也是大吃一惊,他指着李思华说:“75亿美元,你就给这样花了?不多留一点?这个天降横财的100亿美元,要是按照这个计划,2年时间,可就只剩25亿美元了。”毛泽东都不觉有些肉痛,刚从新疆回到中央任职的陈云,以及柏意波,捂着胸口,他们觉得心口有点难受,有点喘不上气来。

李思华故作轻松地说:“钱是王八蛋,花完咱再挣!”

毛泽东狠狠瞪了她一眼。她才解释说:

“同志们,钱并不会消失,而是变成了生产性资产,生产性资产才能创造更多财富,资本不流动,就毫无意义。”

“而且这个计划的最大意义,其实是将本来很多计划要到1945年才能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压缩到了2年,最多再延伸1年,到1941一定能完成的。这个战略意义极大,等于我们在1941年,就能够获得原来以为要到4~5年后的实力!”

“大家都知道,欧洲的形势越来越紧张,我的看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为期不远。这个时候我们具备了强大的力量,在战争中就可以获得更多机会。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个时候砸锅卖铁,也要把我们的力量提升上去!这不仅仅是打基础,还是抢战略机遇!”

“苏联当年,也是与我们类似,通过剥夺国内的剥削食利阶层,获得了第一桶金并且投入了大工业建设,这才有今天的强大苏联。否则苏联采购美国设备的那20亿美元,同志们还真的以为都是苏联建国后发展的积累啊?”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过去西华时代近40亿美元的投资,加上这65亿美元,这就是上百亿美元“财政计划外”的高强度投资,其对经济的推动效果,至少相当于她前世二十一世纪的两万亿美元!而且这是自己的资本,其投资利润不会被“汇出”,让外资赚走,这样的资本量,完全可以说是超过了前世改革开放以后吸纳的所有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

李思华的解释,让政治局的气氛热烈起来,尤其是她对于二战即将爆发的判断。同志们已经不再纠结要花那么多钱的问题,而是担心2年时间,对于建设的压力极大,尤其是各大工业基地的生产设备,是最大的挑战。

李思华指出,各种基础材料的自己供给,是有把握的,无论是钢材、水泥还是其它合金,基本都能自我保障。但工业设备的生产能力,例如一些高级机床,我们自身的能力还不足,需要通过进口。

进口的方向,主要是德国和美国。她开玩笑地说道:

“信不信我们的大订单给出,罗斯福就会拼了命地让国会立即同意与我们建交?他要是不同意,有的是财阀资本家,会让他和国会同意。”同志们都会意地笑了起来,这些资本家,不见钱眼开才怪呢。

工业设备的进口,自然是一石数鸟,除了理顺中美关系,还能强化德国的战前能力,当然对于后者,她现在就不会提醒。

李思华总结说,大工业计划所需的人才,预计是能基本满足的。

到1940年底,新中国自己的高级和准高级人才储备,大致收获了6年,会达到5万人左右。在美国科技人员基本回国后,来自德国的犹太科技人员填补了他们的空缺,由于纳粹德国反犹的加剧,最近来到新中国的犹太人正在加速增加,所以预计到1940年底,我们很可能有4~5万的犹太高级科技人员。他们正好弥补了我们大工业体系以及大学高等教育的不足。

在中级人才方面,经过两年的战争强化,预计在1940年,能够有100万人以上的熟练工程师,而初级技术人员,从1937年开始就拼命扩大,预计到1940年,很可能能够达到500万的规模。相应地,在两年战争期间锻炼出来的熟练工人,已经超过了1500万的规模,在未来两年,争取突破3000万人。

所以到1940年底,李思华最早计划的“十百千”计划,还是能够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得以基本实现,这也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基础。

1月18日,读完李思华的来电,德州财团的麦基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反复读了几遍,然后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李思华告诉他,新中国即将大量采购工业设备,与德国目前洽谈很愉快,即将签约,金额至少5亿美元。本来同样准备了超过5亿美元,主要是黄金,计划在美国工业界采购,但美国一直很冷淡,似乎不想与新中国建交,既然外交关系都没有,恐怕最后也只能转移订单。

所以李思华托他在美国政府打听一下,如果美国无意与新中国建交,那么自然中国也不会等待美国,订单就可能交给德国或者其它欧洲与华建交的工业国家。她的权力,只能让这个决定等待1个月的时间,如果1个月内美国这里搞不定,那就只能算了。

5亿美元在1939年的美国,当然不是天大的事,当年美国的GDP是728亿美元,但明显也不是可以轻视的。你可以想象在2020年左右,正好经济困难的时候,虽然美国经济的规模超过20万亿美元,但如果有一个超过1000亿美元的国际订单,美国总统和外交界会是怎么一个态度,就明白了。拜登为了抢法国人的几百亿美元订单(澳大利亚潜艇订单),盟友的脸面都不要了,面子在利益面前是什么?能吃吗?

更何况1939年的美国,其实仍然处于1937年开始的第二轮经济危机之中。大财团们都明白了,除非有战争,否则消费需求就是有限的,经济复苏不起来。因此,这样的订单可谓是弥足珍贵,没有一个美国财团会忽略的。

李思华当然也不止是通知了麦基逊,美国好几个大财团的当家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也知道了李思华给的时间限制:1个月。

这些财团,甚至包括摩根(钢铁和机器)和洛克菲勒(采油设备),怎么可能让这个订单跑掉?

美国政府和国会立即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马上就有议员提出要与新中国建交:“美国不可能忽略一个4亿多人的巨大国家,那是一个巨大的新市场,关系美国人民的福祉!”而原来坚决反对与新中国建交的参议院和众议员们,一个个改口,认为有必要与新中国建交。

美国的资本主义马上表现出了空前的效率,罗斯福也只能立即签署了同意建立正式对华外交关系的文件,而国会则立即进行了“工作安排”,5天后众议会投票,大比例以同意通过与华建交,而又3天后参议院投票大比例通过。

2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他已经决定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相关提案已经经过众议院和参议院投票通过,即时生效。他并且祝贺了新中国的成立,表示美国愿意与新中国发展互惠互利、彼此尊重的国家关系。

他甚至还提前祝贺了中国即将在2月19日到来的1939年农历春节!向中国民众拜个早年!呵呵,让美国民众都感到了新鲜,很多美国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中国的农历新春节日。那个年代,有多少美国人关心中国的?

罗斯福也不得不惊叹李思华的影响力,不,是她的“钞能力”,他钦佩这个女人,对于美国政治背后逻辑的清楚了解。订单一出,什么阻力都没了。

这让罗斯福也感到一丝忧虑。美国和新中国的利益肯定是在多方面不一致的,而这个女人,太了解美国了,她影响美国政治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不利于他未来可能对于新中国的相关政策。

当然他也不会太多担心,一切都在未来,现在对美国有利就好。接下来新中国的对美订单曝光,民众会以为是他罗斯福争取的生意,有利于巩固对他这个总统的支持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