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春天,来得很早。春光里,一个新生的大国,已经巍然耸立在世界的东方,它的出现,将改变这个时空世界的历史!?
第201章开国开新局?
1939年3月20日,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一个会议室。
主任李富春与国家经委主任柏意波,计委常务副主任刘辉煌、经委副主任周邵史4人为主的计划和经委主要团队,正在等待李思华总理的视察,接下来将有一场重要的讨论,以确定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
李富春心绪复杂。
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与李总理并不熟悉。单独的谈话,只有此前任命他担任计委主任的那一趟,他对那一次的印象很深,李思华直言不讳地说,计委的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所以党内够资历的人,包括他李富春在内,在她看来都还不合格。但是专业性足够的一些同志,对于如此高位,在党内的资历完全不够。
所以选择他李富春,最主要就是为计委工作的政治和思想把关,在专业上要放手让同志们去好好做。至于最后他李富春能否成为又红又专的计划经济领导人,人需要看他自己的努力。
这对他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他此前还没有见过李思华这样的领导,明着说他的能力还不够,言下之意就是自己必须拼命学习跟上,否则还用说吗?专业性足够的同志,如国民党内也足够信任了,还有他这个外行什么事?
他知道李副主席非常重视高层领导的学习和提升,讨厌那些只凭着资历的没有能力的领导,她认为他们已经变成了一群名义革命的混子。她常说的一句话是,革命先革自己的命,如果不能进步,革命的事业不会等你。
他的妻子蔡畅,曾经偷偷地和他说,以前她熟悉的“李思华”这个小妹,现在完全觉得是两个人,现在的那种领导的气场太强大了,就像是毛泽东。以至于她和大姐,现在都不敢在李思华面前,随便说话。所以当她和大姐,谈起1925~1926年那个天真的小妹妹,两人都认为从来没见过改变如此大的一个人。
蔡畅还挖苦他说,十几年的革命生涯,没想到会把当年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妹,训练成了现在让他李富春都害怕的大领导,还没有哪个新工作,像他现在那样如临大敌的。还对他嚣张地说,李思华可是她蔡畅的小妹妹呀,当年在广州,可是跟亲姐妹一样。
李富春想到这里,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压力太大了呀,入职以后才知道,计委现在的责任有多大,完全就是国有经济的发动机,例如最近大几十亿美元的顶层项目规划方案,多少次被李思华扔回计委,骂了个狗血喷头。当然不是对他李富春一个人,挨骂最多的其实是负责具体执行的副主任刘辉煌,经常被李思华训得像孙子一样,以至于他在计委有句著名的口头禅,经常回到计委对相关的工作小组说:“哎呀,今天又被李总理骂成了一条狗。”每次都让女同志们笑得不行。
不过李富春挺喜欢刘辉煌这个年轻人,总是乐呵呵的,抗压力很强,天天拼命工作,思维非常敏捷、知识面又极广。从他身上,李富春体会到了李总理所谓的“专业化”是怎么一回事,自己要尽快跟上呀。
旁边的柏意波也在思考,他这个经委主任的压力,并不下于李富春,李思华同样告诉他,对他的专业程度完全还不满意,自己要尽快学习跟上。组织给他机会,他就应该要做到符合组织的要求,做好这个经委主任。这当然给了他巨大的压力,这和过去的革命完全不一样,建设对他而言,完全是一个新的命题。
刘辉煌和周邵史却完全顾不上遐想,他们都在努力回忆着工作中的一些重要数据和项目,万一李总理问起来,自己答不出来,又要被骂成一条狗了。
他们两人,都是李思华当年从海南根据地开始培养,又经过美国的专业培训,最后在西南和西北根据地历练出来的计委和经委主要干部。专业程度足够,不过党内资历太浅,现在能够被提拔为计委和经委的主要执行领导,已经是“拔苗助长”了,按照李思华的说法,是因为新中国还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否则怎么会轮到他们?所以自己要珍惜机会,做好事、做到位、做出色。
李思华微笑着走进了会议室,4人及其他的一些计委和经委的同志都站起来,李思华挥手让他们坐下。随着李思华前来的,还包括财政部、文化部、环境部和国务院的一些同志,周恩来和吴长彩副总理也都在。
李富春和柏意波想先做整体工作简报,不过李思华制止了他们,说有关情况和数据,她都已经看过,没必要再汇报。她今天来,主要是想沟通接下来的新中国国家建设发展体系的相关工作内容。
听到“国家建设发展体系”这个词,很多同志有点茫然,李思华先解释了她的定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开始建设新中国。可是国家建设,到底是建设什么呢?你们计委和经委的同志,很容易可以脱口而出,工业项目建设、交通建设、军工和军事建设等等,但这都是不全面的。国家治理,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而不是只知道几个重点。”同志们这下都明白过来。
“以我个人的看法,国家的顶层设计上,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这五个大的领域建设。”
“经济建设大家都比较熟悉,可是熟悉的,大致都是硬件的部分,例如具体的投资多少大工业项目、多少门类的产业,多少交通设施基础建设等。但对于软件的部分,才是我们今后要长期加强的。”
“什么是经济建设的软件?就是制度和体系。例如我们的企业制度、我们的市场体系、我们的宏观调控体系、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究竟该如何做?”
在座的人神色都凛然起来,这才是天大的题目,是社会主义新中国长治久安和经济顺利快速发展的真正关键。足够的投资可以奠定不错的基础,但长期的发展就要依靠制度红利,制度好就能推动经济成长,而制度腐朽则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刘辉煌举手,李思华示意让他发言。刘辉煌是个大心脏的人,笑嘻嘻地对李思华说:
“总理,我举个例子,上一次您提到了企业用工制度,深感企业主雇佣工员工的时候,双方的话语权不平等,虽然有经济调查员对企业进行监督,但由于员工可能非常重视工作的缘故,对于企业主的欺负和占便宜,只能是闷声不响自己承受,外界的监督总是有限的。我们调研之后,想了一个办法。”
李思华示意他说下去。刘辉煌接着说道:
“资本主义社会中,靠的是工会来平衡企业主即资本家,但很容易变型。我们私有企业的工会,恐怕更是难得发挥作用。所以我们的想法是,将工会外移,即成立大量的国有劳务派遣公司,所有被雇佣人员必须先通过劳务派遣公司登记,就相当于加入了工会。”
“企业主原来与雇员之间直接签订的雇佣合同,被企业主与劳务派遣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所替代,这样双方的话语权就平等了,劳务公司与企业主之间的真实合同,必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规的,就比较能保护雇员的利益,企业主在这种情况下的顾忌要大得多。”
“而且劳务公司实际上就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平台,多家劳务公司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当地的人力资源市场。在保障劳动公平合理获得报酬的前提下,人员的合理流动也就可以开启。企业主解聘的员工,被劳务公司重新推荐到新的企业和岗位上,企业缺乏人手的时候,也不用自己去找,劳务公司直接推荐。而那些偷奸耍滑不适合工作的人,在两三次之后就会辨别出来。”
“这个体系,在乡寨也可以适用,每个乡寨一家劳务公司,被乡寨党委所领导,就可以支持当地的劳动力,在发生雇佣的时候,保护雇主和雇员双方的权益公平合法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