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31章(第3页)

第131章(第3页)

所以重庆这里的城市建设,近期重要的就是建立渝中半岛与几个规划建设的新区之间的道路和轻轨系统。

不过重庆的城建并不是李思华关心的重点,快一点慢一点都不影响大局。她真正在意的,是重庆为龙头的区域的大工业布局,也就是从贵阳、遵义一直到重庆这一条她当初规划的“西南工业走廊”。

重视这条工业走廊的道理很简单,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次战争,大概率就是东南亚之战,军工上最便利的支撑点,当然就是西南工业走廊,实际上,这条走廊已经生出了两条分支,即在四川省内的成渝沿线工业带,以及贵阳到昆明以及攀枝花这个狭窄的三角工业带。再加上上缅甸的帕敢-曼德勒-密支那工业带,总计4条工业带,撑起了西南大工业的脊梁。

在这4条工业带上,围绕着钢铁、冶金、化工、石化、机床、汽车、仪表和动力机械等重点行业,在当初引进超过4500个工厂的基础上,与大工业有关的大中型工厂或加工基地,已经发展到了3万家以上,而由此派生的各种小型工厂和民用实业工厂,总量已经超过了15万家。在这个新时空,这里才是新中国的工业心脏,重要性暂时远远超过了正在建设中的东部工业区,以及东北工业区。

除了大工业,李思华考察的第二个重点,就是3条最重要的铁路线。

第一条是襄渝铁路,即从襄阳到重庆的铁路,由此重庆即可直达武汉,铁路也就联上了京广(京汉)线,将川东与东部经济区实现陆路大物流联通。

第二条是宝成线,宝鸡到成都,由此实现川东经过西安联上陇海线实现与东部联结。这两条铁路可谓是向东部出川的两条大动脉。当然,除了铁路,重庆沿着长江而下的水路交通也是发展的另一面重点。

第三条铁路,就是滇缅铁路,暂时由曼德勒进帕敢,入云南保山,经楚雄而接上昆明,与西南铁路网实现全联通。未来还将由曼德勒经内比都一路延伸到仰光,使之成为缅甸“中央铁路”轴线。

除了这三条铁路以外,尤其是上缅甸,最近几年持续不断地建设地方铁路,到1939年底,铁路总里程已经接近1万公里,基本实现了重要城镇的铁路网。

李思华离开重庆后,单单在上缅甸就跑了1个半月,考察基建、工业和军工等多个方面。

事实上,这也是新一轮战备的开始,从1939年底开始,战备物资的准备陡然加速,虽然李思华从前世英国人在东亚的作为判断,英国未必敢在东南亚进行一场英印混合军百万人规模的大战,但是战争总不能依赖这种个人判断,还是必须要从大战的准备出发,只有这样,英国到时候无论如何选择,都不碍事,都在准备之中。

她考察的最后一个重点,是若开州皎漂和实兑的民用造船工业带,这里从1934年起,逐步发展小型民用造船,到现在已经颇有规模,但是没有发展军舰制造,毕竟这一带英国海军如果从印度和新加坡过来,威胁较大。

这里现在最重要的船类,其实就是原时空美国的“自由轮”,李思华在1940年的1月,亲自主持了皎漂船厂制造的第一艘“新华轮”(新中国对该种轮船的命名)的下水仪式。

这种巨轮自重7000吨,载荷9140吨,可谓那个时代不折不扣最便宜的万吨巨轮,因为采用的都是最成熟甚至相对军舰比较落后的技术,它采用的是落后的一台1846千瓦的往复式蒸汽轮机作为动力,不过特别设计了燃油锅炉,不再使用动力煤,这也节省了大量运力。

这种船没有什么特别的,11节左右的航速很慢,但就是有两个最大的优点。一个是航程远,续航力高达11500海里;第二个更重要,载荷大呀,一次性就可以装载卡车250台(或吉普车400台、或轻型坦克200辆、或重型坦克100辆),约2500~3000吨。还包括弹药1000吨、轻武器500吨、给养500--1000吨——差不多是一个摩步旅或者轻装甲旅的基本装备。

而如果单独装载,一次性就可以运输2840辆吉普车、或440辆坦克、或2。3亿发步枪子弹。

所以李思华计划将这种“新华轮”作为十年之内新中国近海运输的主力。而且对于东南亚沿海有很重要的运输意义。在空中掩护、潜艇和快艇护航之下,在近海并不怕敌国强大的海军力量。考虑到未来马六甲和苏门答腊等的需求,这种轮船无疑是短期最好的海运应急工具。

第一艘新华轮花了250天,在缅甸、海南和广东,已经开建和即将开建的第一批次新华轮总量,达到了100艘,预计在1941年3月底前全部交货下水,每一艘轮船的建筑时间都将缩短,一直要求达到美国在她前世创造的平均42天一艘的水平。

新中国的基建能力,正在朝向李思华熟悉的那个“基建狂魔”回归。

第209章世界大战之始动?

194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央军委全体7常委和各兵种、各野司主要将领,都出席了中央军委组织的二战的系列军事分析会议。大部分政治局委员,都参与旁听了会议。

总参谋长刘伯承对德国、英国、法国、苏联、美国这5个国家的战备做了详细的分析。主要是对比他们已经达到的战备力量。

自从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2天后即9月3日,英国和法国同盟国正式对德国宣战,然而看似奇怪的是,双方都没有对对方发起真正的战争,快4个月过去了,前线仍然处于“静默”之中,一般的说法,是英法仍然对德国有“绥靖”的幻想,还在指望德军会在与苏联瓜分了波兰之后,突然再进攻苏联。

但总参认为并非如此,主要还是受到军事准备不足的影响,双方都在高速地扩军,一旦军事准备完成,大战就将开始,英法之中,尤其英国,此时的军队扩充尚未完成,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应该说,从1938年9月苏德签订所谓互不侵犯条约开始,英法对于所谓“谓绥靖”的幻想,在高层就已经衰退,越来越少的人还指望与德国和平,只能硬着头皮准备战争了。

刘伯承指出,到1939年底,德国武装力量已高达460万人,装备火炮和迫击炮(不包括高射炮)2。6万门,坦克3195辆,作战飞机4333架,主要作战舰艇107艘。

其中德国空军,有轰炸机1180架、俯冲轰炸机336架、歼击轰炸机408架、歼击机771架,强击机40架、侦察721架、海军飞机240架和部分其他飞机。再算上高射炮部队和空降部队,德国空军在二战爆发前夕总兵力已经到达了37。7万人。

德国陆军,在入侵波兰之前,总数已经达到275。8万人,其中现役师53个,其中包括35个步兵师、3个山地师、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1个骑兵旅。除了轻武器外,拥有1。12万反门坦克炮,4642门81mm迫击炮,2933门75mm加农炮,4845门105mm榴弹炮,2049门150mm榴弹炮,410门150mm重炮和22门210mm臼炮。最近几个月,还在急剧膨胀,总兵力已经接近400万。

同时,德国陆军还有3195辆坦克,其中包括一号坦克1445辆、二号坦克1223辆、三号坦克98辆、四号坦克210辆、喷火坦克2辆、指挥坦克250辆。

德国海军则有16万人,拥有107艘总排水量为35万吨的战斗舰艇。

按照总参的意见,德国陆军其实还有两个弱点,第一就是新兵器的更新程度不足,西华时代就与德军联合研制新坦克等武器,近期还有火箭炮等,但在现役德军中,现在几乎还没有装备。第二就是按照我军的装备水平对比,德军的重炮尤其是自走式重炮,装备的数量远远不足。

听到这里,李思华心里慨叹,虽然她推动了德军一些先进武器的提前成熟,但德国终究资源有限,这个时候在戈林对希特勒的影响下,空军占据了资源的重头,导致陆军兵器的更新迟缓,未来只有在战争影响下他们才会被迫加速陆军兵器更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