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34章(第3页)

第134章(第3页)

北欧战役即挪威北部的战斗尚未结束,5月10日德军就开始进攻其主要战略的方向,即西欧,主要是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这堡几个国家,而法国毫无疑问是最主要的大敌。

6月14日,希特勒处于狂喜之中。

此前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这几个国家,这固然让他欣喜,但不至于狂喜,但毕竟是几个小国。真正让他心情愉悦、觉得达到了人生巅峰的事情,是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已经取得了巨大战果——今天占领了巴黎!

多少年的憋屈和侮辱,今天终于彻底回报给了法国佬!他神清气爽,命令德军继续追击撤离巴黎的法国政府,一定要让他们彻底投降!德意志帝国,将是欧洲的主人!

想到法国人的愚蠢,他不由得摇摇头。居然以为修筑了一条马奇诺防线,就能抵挡伟大的德意志军队的进攻了?

德军的施里芬计划并不复杂,整个进攻部队兵分三路,分别叫做A、B、C集团军。对马奇诺防线,只使用很少的兵力,即C集团军17个师担任正面佯攻,来麻痹法军。然后德军又派B集团军从右翼向法国推进,使用了28个师的兵力。真正担任主攻的是A集团军,这一路从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突击,动用了足足44个师的兵力。

德军当时获得了准确情报,法军把防御重点放在了瑞士至敦刻尔克一线,而阿登地区的对面是法军防御最薄弱的环节。德军确实通过避实就虚,打在了法军的腰眼上,但法军也不至于如此孱弱啊?胜利来得太快太猛,就算他希特勒一向自负,也觉得简直是难以置信,上帝终于眷顾了德国人。

如此简单的策略——不就是正面虚晃一拳,实际上是侧面一记右勾重拳吗?事前希特勒很担心法国人会看穿,结果这些愚蠢的家伙,真的以为德军会一头撞在马奇诺防线上,当发现德军从阿登地区绕过了这条防线的时候,法国人居然心态就崩掉了,战争才开始5天即5月15日,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即惊呼,防线已被突破,败局无法挽回。以至于接下来法军就是一败涂地,脆弱的民族!外强中干!哪里配做伟大的德意志民族的敌人?

从喜悦中平静下来,希特勒想起一件事,心头又有点不快,可惜没有重视那个名叫“伊登”的组织的情报,让可恶的英国人从敦刻尔克跑掉了大部分,“伊登”的情报居然会是真的,当初德国的高层,觉得这个美国情报组织不可能知道英国人的动向,所以虽然他们的情况很详细,但都没有重视。看起来是小觑了他们了。

难怪这个组织号称“伊登”,伊登是北欧神话中的青春女神,掌管着恢复青春的苹果。她有一个宝盒,盒内存放着青春的金苹果。众神到了老年,只要尝一尝金苹果,便可以返老还童。

呵呵,这个组织以为自己的情报是金苹果,可以让国家“返老还童”?希特勒摇摇头笑了笑。总之这也是小事,让20万英国军队从法国海岸逃掉了确实遗憾,但他们又能逃多久呢?失去了欧洲大陆,三个海岛上的英国如何是德意志帝国的对手?早晚的事情而已。

或许,可以考虑如何进攻东方了?相比德军的辉煌胜利,苏联的垃圾军队,进攻芬兰这样一个小国,居然如此狼狈,损失数十万部队,从指挥到装备,相比德军,简直是天壤之别,估计有两个月时间,就足够打败苏联了。

想到苏联,希特勒不禁冷笑,以为德国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就安全了?太天真,条约永远是准备用来撕毁的,只要实力不再均衡。

先打败英国人吧,然后全力转向进攻东方。需要催促总参谋部,尽快完善“海狮计划”,英国人以为有着一道海峡和强大的海军,大德意志就拿他们没办法了?现在已经是空中打击的时代了!

当希特勒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幸运女神的青睐,已经开始从他的身上离开。

这一段时间,另外一个心情很好的大国领袖,当然就是苏联的斯大林。

当4月9日,德军开始入侵丹麦和挪威的时候,他高兴得几乎手舞足蹈,而当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法国等的时候,他放下了最后的担心。

德国做出了选择,虽然事先也觉得德军必然会进攻西欧,尤其是法国,但这一天终于来到的时候,他仍然感到心情非常愉悦。德军的犀利让他感到震惊和一丝恐惧,但是德国的总体实力终究是有限的,他们既然选择了西线,就不会再来东线,没有哪个脑袋正常思维的大国领袖,会开启两线作战,那不是自寻死路、严重恶化自身的战略态势吗?

斯大林此时自然没有想到,希特勒可从来不是一个完全“正常”思维的人。苏联未来在苏德战争初期的惨败,至少部分的原因,会是因为他和苏军高层,认为希特勒不会做出愚蠢的两线作战的战略选择,从而自身忽略了苏军思想上做好战争的准备。

不过他内心还是有着担心和焦急。德军表现出来的战力,太过惊人,此前以为强大和庞大的法国军队,简直是不堪一击,总参谋部的分析认为,法国在防御上的错误思想,是导致法军迅速溃败的重要原因,失败并不完全因为德军太过强大。不过他们也承认,德军表现出的机械化进攻的速度和节奏,各兵种的协调性,德军将领例如古德里安的指挥艺术,都是高水平的。

“闪电战术有三个要素,即奇袭、快速和集中。”斯大林咀嚼这这句德国装甲之父古德里安的军事名言,他本来完全不知道这名德国“闪击战”或者说“闪电战”的创始人,但是看到德军惊人的战术成功,他立即让人找来古德里安的理论,并进行了仔细阅读。

想到古德里安主张的坦克部队的三要素“装甲、机动、火力”,他又感到一阵焦急,他完全认同古德里安的思想,用这种思想来衡量,此时苏联的坦克就太弱了,无法达到古德里安主张的三要素的要求,难怪当初苏军与中国军队在远东发生小规模坦克战时,输的一塌糊涂——根据情报员们对法德战场搜寻的情报,专家们判断中国军队使用的坦克,肯定比德军此时的主力坦克(一号和二号坦克)性能更好。

这让他感到奇怪。根据情报,新中国的主力“猛虎”坦克,其实就是德国人主持研制的,为什么德国人还在继续使用落后的坦克?他猜想是军费问题,德国在此之前已经花费巨资,装备了大量相对于“猛虎”型号落后的坦克,只能先用这些家伙了,不过也无法得到确证。

但德国人现在使用的坦克即使落后,也比苏联现在装备的以T-26这样落后的轻型坦克强得多,一定要加快T-34和IS2的研发和装备进度!坦克部队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流,不管如何重视都是不过分的。

斯大林的思绪转到了新中国上,这又让他感到有点烦恼。

新中国成立后,显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内部发展上,这使得中苏边境显得很安静,他们也没有提出与苏联谈判外蒙等地域的主权问题,两国之间显得波澜不惊。但越是这样,他越感到不安,这不正常。

或许,中国人是有耐心的,他们知道自己现在的实力,不足以从苏联的手中,占到便宜,所以只能等待自身发展起来,等待有足够实力的时候再说。新中国的民族主义表现的很明显,他们不可能不重视外蒙等地域的。

想到新中国的内部建设,斯大林不由皱起了眉头,苏联现在是极其重视中国的情报的,国家安全总局(克格勃前身)的第一总局,已经努力建立起了初步对中国的情报网络,虽然现在还无法提供中国高层或军事上的重要情报,但对中国地方的动向和建设,是能够看得很清楚的。

贝利亚亲自向他汇报说,他对新中国“狂暴”的工业建设和发展印象极深,在华情报网络发现的建设中的大型工业基地就有几百个,几乎涉及了所有门类的工业部门,到处是建立中的矿山和工厂。新中国还动员起了海洋般的人力资源,在各地进行铁路和公路的快速建设,由于人力和机械都很充沛,因此进度极快,相比此时的苏联速度更快。

这样的建设规模,除了人力和资源,自然需要庞大的资本以及科学和工业技术。毫无疑问,新中国前身的西华,曾经从美国取得了大量的工厂和工业科技,这一点与苏联当时的战略一致,只是无法知道当初的中共,是如何拥有大量的资本的。

但现在的中国资本来源已经查清,就像当初的苏联,新中国建国后广泛地剥夺了剥削食利阶层的财富,用来进行工业和经济发展。这笔财富的规模显然是惊人的,否则撑不起现在中国庞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第一总局的情报,经过经济专家们的判断是,过去的中国虽然是个穷国,但毕竟是一个人口规模世界第一的大国,可以汇聚的财富,仍然是非常惊人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