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42章(第1页)

第142章(第1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原子弹的威力将不断提升。未来第二代原子弹即氢弹,如果是大当量的话,有可能做到,一颗或几颗氢弹,就足以毁灭一个百万乃至千万人口的大城市。”

常委们目瞪口呆,这算是理解了为什么李总理如此重视原子弹了,确实是“灭世之威”呀,联想到前几天的苏德战争,知道今天的会议是讨论中苏问题的常委们,恍然了解了李思华为什么先汇报原子弹和导弹的情况了,尤其她反复强调的导弹和原子弹相结合,第一步就能够做到,在数百公里之外,对敌军和敌人城市,进行毁灭性打击,而根据李思华的汇报,我们的研发是世界最先进的,在一小段时间内,可以“独享”核导弹武器。几位常委的心思都开始活跃起来。

毛泽东掐掉了烟头,对李思华说:“谈谈你的想法吧。”

李思华点点头,神色严肃了起来,大家也都变得非常严肃,因为知道她接下来所说的,必然是大事。

李思华说道:“确定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进程后,基本可以肯定一点,就是三到四年的时间内,我们将拥有一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威力的战略武器,足以威慑全球所有强国,尤其是苏联,如果我们有原子弹而他们没有,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不敢与我们冲突,因为他们必败。”

“所以我现在的想法是,趁着苏联短期惨败于德国,其军力不得不大部分去弥补在西线的烂摊子的时机,向苏联摊牌,除了要回外蒙和唐努乌梁海,也要拿回整个外东北。”

七常委都不镇定了,目标那么大吗?毛泽东都坐不住,他赶紧又点上了一颗烟。李思华镇定地说:

“沙俄在清朝夺取的我国国土,除了外东北这100万出头的领土外,在新疆外还有40多万平方公里。我的意思,是交换,要求苏联除了交回外东北之外,还将布里亚特和伊尔库茨克州的一小部分,交给我们,这样我们拿回外东北(苏联叫阿穆尔州)加上布里亚特等地,大约是150万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除了外东北外,我们用新疆外失去的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交换了布里亚特这些地方同等的面积。”

包括毛泽东在内,大家都是非常震惊的状态,久久没有发声,李思华继续干脆继续解释说:

“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新疆外更西的领土,以常规战争而论,最近的二十年之内,我们守不住,因为距离莫斯科,仅有几百公里,我们最多能守住新疆的东部,新疆的西部,很难在现在的条件下守住。”

“但在我们收复了外蒙和唐努乌梁海的情况下,远东的情况就反了过来。苏联一旦失去外东北,在远东就失去了立足地,双头鹰就只能是蜕变为一个面向欧洲的头。他们在亚洲的支撑基地,就只有中西伯利亚,这里的工业基础也很薄弱,要到西西伯利亚,战略支撑才会比较强。”

“所以进行这样一种交换,就是彻底终结了苏联反扑远东的战略可能性。未来在常规战争下,苏联只能是进攻新疆,占领不到百万平方公里的我们领土,否则靠着单独一条远东铁路,来进攻远东和外蒙吗?相反我们从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出击,就可以占领苏联远东的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这样的交换,苏联是不合算的。虽然在当代的科技条件下,我们对新疆、他们对东西伯利亚,现在都很难开发,短期土地的价值不大。”

“单单从常规战争来看,本来我还有点犹豫,但导弹核武器的进展,让我认为,我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从中苏关系的长期性来看,这样反而有可能在未来,达成比较稳定的状态,否则远东不稳定,两国关系就无法稳定。但如果这个策略成功了,相应地就逼得苏联在远东没有想法了,他们只能是面向欧洲。双方未来用我们的新疆西部和他们的远东北部互相牵制,关系反而能够稳定。”

大家从震惊中回复过来,听得心潮澎湃,大手笔、大战略啊,我们能够成功吗?

毛泽东又一次掐掉了烟头,他冷静地说道:“这个地缘战略的扩展,就是上次你说的400万平方公里一个世界级大市场战略的延伸吧?”

李思华点头称是,说:“对的,这样东北地区就有约400万平方公里,从地域和资源几个方面,都撑得起一个世界级的大市场了,就算是海岸线都有1。2万公里。”

“到1950年,预计我国会有6亿人口,到时西南包括东南亚大区2亿人,东部大区2亿人,东北大区1。5亿人,大西北5千万人。三个大市场就可以开始形成。”

政治局的这些国家领导人,都听过李思华关于400万平方公里、2亿人以上,资源和工业在地域内完备,才能支持发展出一个世界级大市场的理论,也知道她断言如果不拿回外东北,现有东北地区,很容易在未来国内市场竞争中落伍的论断。所以很容易理解现在李思华所说的新东北大区的战略意义。如果实现,我们就具备了发展三个世界级大市场极大的可行性!这是国家未来强盛于全球的根基!

会议没有马上做出决议,大家都要回去好好思考研究。但很明显,大家思想的趋向,已经开始明朗和统一。

第224章中苏二次谈判和进军外蒙?

8月7日,关于中苏问题的中央第二次政治局常委会议,终于全体同意了李思华的战略。而此前早已在准备中的中国北方各部队,开始进入了最后的加速准备阶段,9月1日就将首先出兵外蒙古。军队早已完成了准备,只是等待具体任务的分派而已。

实际上按照苏联的通知和后继行程,8月8日,莫洛托夫就将抵达北平,进行边境谈判。所以在他确实已经抵达后,8月9日下午中国外交部长李玉振,将中国正式的“通告文件”提交给了莫洛托夫,没有管他极为难看的神色,说明三天后进行正式谈判,但中国的态度完全可以提前正式通知,无论苏联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中国军队将从9月1日起遂行收复国土的行动,苏联可以放心,中国军队不会早一天出军,但也不会晚一天。

莫洛托夫与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在8月9日晚就开启了与斯大林的密集通电,电文在莫斯科与北与平之间密集地往来,他一夜都没有睡觉,罗申也是一样。

斯大林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暴怒,但很快冷静了下来,残酷的现实由不得他。平静下来后,与苏联政治局和高级将领们仔细分析了中国的意图。

朱可夫一眼就看穿了中国的意图,实际上中国打的也是明牌。他睁着疲倦的双眼,说道:“中国这是为了彻底剥夺我们在远东的战略空间,剩下的远东北部地域广阔,但都是寒冷荒漠,无法开发,未来我军在远东,将全部依赖远东铁路的输血,军事上这样将处于极端劣势,是无法与中国再争夺远东的。这样的话,就逼得我们实际上放弃在远东的争夺,从而让苏联实质上重新回到了一个单纯的欧洲国家,而不再是一个欧亚两个方向的国家。”

朱可夫在7月,因为反对斯大林死守基辅的命令,被撤销了苏军总参谋长的职位,当下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现在基辅会战打得很艰难,苏军很有可能会被德军围歼,朱可夫因此正在组织预备队方面军,投入斯摩棱斯克会战。

很快,他会被斯大林派到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担任司令官,他守住了列宁格勒,接下来又调回莫斯科,他又守住了莫斯科,从此之后,成为苏军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将。

斯大林同意朱可夫的意见,他现在内心其实已经有几点决断:

一、如果中国认为苏联满足了他们的底线,他们将无意参与苏德战争。这是最重要的,意味着苏联可以解除两线作战的超级危机。这并非他一厢情愿的臆想,而是新中国毕竟建国时日尚短、需要更多的建设时间所决定的。

二、外蒙古和图瓦(唐努乌梁海)肯定是保不住了,但阿穆尔地区(即外东北)应该力争,尽量为苏联在远东保留足够的元气。实在不行,可以让出部分阿穆尔领土,但不能让中国人完全占领。

三、即使出让领土,但在这些土地上苏联高昂的投资,是需要中国偿还的,必须据理力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