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43章(第1页)

第143章(第1页)

“收回外东北,我们的黑龙江流域就完整了。这有什么意义呢?黑龙江年均径流量和珠江差不多,是黄河的7倍;流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甚至比长江还要稍大一些。”

“黑龙江水位稳定,江宽水深,水流平稳,便于航运,具备江海联运的良好条件。其它乌苏里江、精奇里江(结雅河)、牛满江、亨滚河也是良好的航道。它们和黑龙江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内河航运网。坦率地说,单单这个内河航运网,就是世界级的,是全国唯一堪与长江媲美的航运网。”

“通过黑龙江,就把东北大区的重要城市串联成了一串珍珠,例如外东北的海兰泡、伯力、共青城、庙街、海参崴等,内东北就更不用说了。”

“靠着黑龙江,我们就可以发展例如我国的长江和珠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欧洲的莱茵河,苏联的伏尔加河这样的流域大经济体,让每年数十亿吨的货物,通过黑龙江实现大流通。”

“收回外东北,我们还获得了东北大区漫长的海岸线,从图们江口往北,一直到鲸海的乌第河口,包括库页岛在内,海岸线长达120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意味着有众多优良的海湾,可以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海参崴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外东北是不折不扣的资源宝库,农业上适合发展大豆和水稻生产。矿产资源种类多样、储备量大。例如黄金,按照苏联的资料就预估有几千吨。铁矿石有几十亿吨,而其它锡、铜、锌、铅、铋、银、镉、锰、铟及其他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储量,也相当丰富。在库页岛及其周围大陆架,则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外东北的气候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苦寒,实际上与内东北差不多。冬冷夏热,与英国、加拿大、苏联的很多已开发地区气候类似。外东北,可不是真正苦寒的西伯利亚。”

“在军事上,有了外东北的多个港口,未来就可以从多个方向,完全钳制来自于日本方向的可能威胁。而对于未来的苏联,外东北的北方有外兴安岭,东南有锡霍特山脉,两座山脉作为天然的屏障,拱卫着东北大区宽广的腹地。再加上外有狭长的库页岛,向南可以牵制日本列岛,向北掩护着黑龙江口。这真的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攻防兼备、关河形胜之地啊!”

李思华对于新中国地缘战略的短期最后一步,即全面占领第一岛链,并没有多说,现在变数还大,多谈没有意义,道路要一步步地走出来。

其实不用李思华多论述,大家对东北大区的重要意义,都已经认知得非常清楚,都明白这是除了东部和西南,第三个需要大规模开发的区域,是未来中国强盛的最重要支柱之一。

已经接任财政部长的陈云,却感到压力沉重,因为东北大区的发展,显然迫在眉睫,然而资本哪里来?目前的财力,在一五计划中,已经使用得淋漓尽致,很难抽得出多少财力用于外东北等地,他表示了自己的忧虑。

李思华却把手一挥,说道:“每年6亿美元即15亿人民币的投入,连续十年投资外东北!”

大家都惊呆了,哪里来的那么多资本呢?大家都期待地看着李思华,李总理又从哪里变出这个资本来了?难道又一次天降100亿美元的横财?陈云的眼珠子更是瞪得大大的,作为财政部长,他是最清楚新中国的财政情况的,钱从何来?

李思华神秘地笑笑,说道:“我可没有本事变出资本来,也没有天降横财,有一次就是天大的幸运了,可没有第二次。”大家就更期待她的解谜。

她揭开了谜底:“钱主要来自黄金开采——这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在山东河南等地,发现了几千吨黄金的储量;在外东北,也有几千吨;在东南亚也差不多;而在海外,我们还控制了几个超级大金矿。4个部分加在一起,我们控制着超过1。5万吨以上的黄金储量。”

“经过近3年的发展,从今年即1941年开始,每年的开采量可以达到1000吨以上。在和平时代,我们可以慢慢地开采,逐步补充国家的资本。但很明显,现在的情况,我们不能等,所以就是竭尽全力地开采,将黄金尽快变成生产性资本,提升国家的实力。”

“1000吨黄金,按照现在1盎司相当于35美元的比价,大约是10亿美元,去掉开采成本,每年能够补充7~8亿美元的资本,大部分投入东北大区!”

“这样的高投入,也能让我们的基础工业,始终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让产能的利用,达到长期稳定的高峰状态。”

大家恍然大悟,陈云也才明白了过来,黄金收入是作为中央直属控制的“财政外资金”,是李总理亲自掌握的,原来如此!他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开来。

接下来就是对开发东北大区的全面动员,会涉及并深入全国,大量进行移民,所有央企,几乎都要在东北大区建设工业和其它项目,以及交通的扩展建设,实际上开发东北大区的条件,要比此时的东南亚要好很多,因为利用黑龙江以及其它几条大河的内河航运,可以在初期解决太多的建设问题。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轰动了全世界,这一次对美国和日本的震撼尤其强烈,也引起了德国的不满。

罗斯福政府的警惕性空前提高,在他们看来,新中国先是吞并了东南亚大部,又在苏联惨败于德国的时候,逼迫苏联吐出了外东北和外蒙等地,使得新中国的领土,扩张到了近1600万平方公里,配合其5亿多的人口,一个新兴的“超级大国”已然形成了雏形,最初那种认为美国可以通过经济影响,将中国纳入未来美国获得全球霸主地位后“美国利益圈”的打算,现在看起来难度变得极高,这样的大国,岂是易于支配的?

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对华情报网络,所以他们很清楚,现在的中国就像是苏联,从工业建设到整体经济,都在突飞猛进,完全是苏联的翻板,而由于人口的优势,后劲可能更大。这让罗斯福和赫尔等人都感到一些焦虑,美国独霸世界的目标,在未来可能有更大的阻碍,国会已经有一种“谁失去了中国”的声音,认为过去太过忽视中国的政治变化,没有及时地干涉,使得这个赤色政权得以自由地生长,现在已经开始变成一种威胁了——虽然由于新中国缺乏海军力量,还谈不上对美国的军事威胁。

在美国不是没有人提出扶持日本,来遏制中国,但立即遭到了马歇尔为首的美国军方和一些议员的坚决反对。开玩笑,日本的海军现在还是如此强大,对美国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国会对于美海军的拨款是如此吝啬,美国自己在日海军的威胁下,还不知道会如何演变呢?再去扶持日本,让他们的海军变成太平洋最强吗?简直是扯淡!所以这种提法,很快被湮灭了。

美国如果要扶持日本,那么必须是日本完全被美国所控制,这个时候最狂妄的美国人,也还没有那么想。美国通过控制日本对战略资源的需求,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使得日本对美国“尊重和顾忌”,但要说到控制日本,那就是搞笑了。当初“英日同盟”持续了多年,结果英国人控制了日本吗?

所以罗斯福现在的决策,是极为有限的。美国此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影响中国,美国的重心还是欧洲,他正在艰难地推动美国转向参与欧洲战争,打败德国人,实现美国对欧洲的君临,这是美国最重要的目标,其它的一切,暂时都要为这个目标让步。

不可能对日本直接支持,至于挑唆中日敌对,那还用挑唆吗?这两个国家本来就是完全敌对的血仇,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打起来,美国根本不用自己动手。

罗斯福叹息着,他觉得美国失去了当初干涉中国的好机会,太可惜了。

他还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决意对美国开战了,这个国家从上到下,在困境面前已经变成了一只只困兽,理智已经不在考虑之内。

石原莞尔走进了作战部的会议室,参谋本部的总长仍然是杉山元,当初侵华失败,他一度去职,由闲院宫载仁亲王代理了一段参谋总长,可是亲王已经七十多岁了,难以理事,而这个参谋总长已经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找了几位大将都不愿意承担如此重任,最后还是让杉山元回到了这个位置上。

会议开始,参谋们报告了中国在远东取得的“辉煌胜利”,他们正在快速地占领着外东北的一切地域,对日本而言,最紧张的是解放军已经隔着浅浅的鞑靼海峡,与日本占据的库页岛近在咫尺。由于中国空军的强大,日军并不认为海军能够帮助日本保持对库页岛的稳固占领,这里受到的威胁很大!

所有日军高级军官的内心,此时都是满心的“羡慕嫉妒恨”,他们当然恨不得中国获得的利益,都是他们大日本帝国的。对于参谋们的汇报,议论纷纷。

石原莞尔听了一会,叹息说:“朝鲜和桦太岛(日本对库页岛的称呼),已经变得极为危险了,恐怕中国不会等很长时间,就会进攻这两个地方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