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很清楚,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不会允许日本在澳洲活下来变成新日本,所以这里可能会有覆灭的危险,如果发生最糟的情况,那么旧日本无论是向美国还是中国投降,都要争取让日本民族活下去,无论如何的卑躬屈漆都无所谓,只要能活。
在这个计划中,日本那些上层建筑的家庭,也几乎都是一分为二,一部分人留在旧日本,而另一部分人则去新日本,无论哪一支活下来,都算是家族传承下去了。就算是天皇的家族,裕仁也狠心将年仅9岁的皇太子明仁,送到新日本,以之构成新日本的“道统”和统治核心。
得到了裕仁和近卫青睐的岸信介,被许诺出任新日本的首相,这让他更加干劲十足,拼了命地组织大移民行动。
日本在太平洋的军事行动以及大移民行动的细节情报,被源源不断地送到李思华的案头,除了高仓健三郎,从西华时代起类似的间谍安排就很多,因此关于日本的情报是很充分的。
看到日本大移民行动的细节,李思华很有感慨。
日本的决心超过了她此前最乐观的预计,本来她预计日本能够移民1000到2000万,具备独立在澳洲存在的潜力,就是最多了。她的考虑是日本不会放弃以本土为基,对澳洲只是分割子体,进行尝试。
但现在看来,这根本不是“分割子体”,而是“克隆人体”了,完全是想建构一个新的日本,日本的野心和疯狂,不能不让人目瞪口呆,这个民族一旦找到“机会”,其贪婪和坚决要走到尽头的精神,确实是其它民族都没有的,这大概就是日本民族两千年身处几个危险的小岛,融入基因的特性吧。
无论如何,她很满意,澳洲这个饵足够大、足够好,让日本拿出了最大的筹码,不惜动摇本土民族的存在。
她冷冷地想着,如果是二十年前,日本这么干,还真有成功的一些可能性,通过在澳洲与美国搏命,让美国牺牲上百万人,同时让美国发现不牺牲大几百万甚至千万美国人的性命,不动员倾国之力,无法消灭日本人,那日本就真的可能赢得在澳洲存在的机会。
但是!现在已经是什么阶段了?再有几年,就是原子弹的时代,美国发现常规战争不能彻底消灭“澳日”的时候,就会动用核武器。1945年左右的危险还不大,美国没有足够数量的核武器,但是到了1948年呢?
无论如何,从美国的立场,甚至是英国的立场和澳大利亚的立场,不可能与在澳洲的日本人共存。就算日本人投降澳大利亚,但要求在澳洲活下去,澳洲人敢吗?肯吗?按照日本人对占领地区残暴屠杀的不例外,她可不相信日本人会狗改了不吃屎。750万澳洲人,到时能活下来三四百万就不错了,这将是何等的深仇大恨?走出这一步,日本与盎格鲁之间,就是彻底的血仇了。
所以多数澳洲日本移民的下场,对李思华来说,已经可以预见。她不由得闭上了眼睛,想象着对由于日本侵略,多少年来悲惨死去的千万中华子民喃喃地说:“请你们再耐心地等待几年,盛大的祭奠正在准备,会有仇敌的千万血肉,作为对你们的祭礼,这将是对你们真正的超生。”这才是汉风大复仇的中华哲学,以仇敌的血肉,祭奠牺牲者,从而让民族的图腾升华!
对于李思华来说,所谓的“澳洲计划”,就是一次对日本,也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甚至包括新西兰的完美复仇,让这些原时空和新时空的中华仇敌,去彼此拼命厮杀、死伤累累,各自不仅是财富的消耗,更是重大的人命牺牲。
中国也不是没有损失,例如澳洲的金矿,被迫提前出售,而几个铀矿,只能是暂时停止开采。
但现在看来,她可以安慰自己,至少计划的前半段,得到了完美的实现。
就在7月份,日军展开了对新西兰的攻击。日军的目的,并不是让新西兰彻底地成为新日本的一部分,能保住澳洲部分,就不错了。对新西兰主要是掠夺,掠夺新西兰的一切财富和工业,将其青壮全部拉到大分水岭作为奴隶劳工,加速大分水岭的建设,这样除了日本移民外,岸信介预估从澳新两国,可以得到200万以上的男性青壮劳工和童工,以及同等数量的青壮女子或童女,或者作为配种、或者作为军妓、或者作为适合女性劳作的奴隶劳工,例如纺织业。
至于剩下的新西兰,会配置部分日军,建设抵御美国进攻的基地。美国一定会试图全面重占新西兰,作为其反攻澳洲的大型军事和补给基地。所以日本会在新西兰执行彻底的“坚壁清野、焦土战略”,摧毁一切农田、工厂和城市,使得除了日本自己基地以外的新西兰领土,重新回到蛮荒。
难以想象的疯狂残忍日本澳新战略,开始加速执行。
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此时最痛苦的,莫过于英国。
丘吉尔突然发现,英联邦在本土之外的真正三大支柱,除了加拿大外,澳洲和新西兰都崩溃了,英国的力量大大损失。
但是不仅如此,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调来欧洲的超过40万军队,此时已经完全没有心思继续欧洲战争,他们强烈要求返回本土作战,他们的家人和一切都在那里,而不是在该死的欧洲。
他试图让这两国军队留在欧洲和北非,可是这些军队的将领和士兵都已经疯狂了,这样的要求只能让他们变得仇视英国。
可是,一旦放他们离去,北非等地势必出现大的窟窿,德国人就可以缓过气来,对战争的进展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他能如何办呢?如果不让这些军队走,说不定他们就会哗变了。他不知道,原时空日本有可能进攻澳洲,这些军队也想回去保护澳大利亚,他没有许可,导致澳洲和新西兰军队失去了对英国的信任,在美国介入下,很快投靠了美国人,抛弃了英国。
如果说原时空,他还可以用日本毕竟没有直接进攻澳洲和新西兰的理由,强迫这些军队留下来,作为英军的一部分,继续欧洲和北非战争。但在新时空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人家都亡国了,个个心焦如焚,哪有继续为英国打仗的任何士气?
丘吉尔只能是痛苦地叹息,他不能不同意这些军队的撤离。他们将加入美国人为反攻澳洲和新西兰准备的太平洋战线。
本来在北非即将陷入困境的德国隆美尔军团,赢得了喘息的机会。本来在1942年的7月,德国和英国两军在北非的部队都已经打不下去,大家都筋疲力尽。但是英国对北非的补给能力远远超过了东线吃紧的德国。到8月份,新上任的英军统帅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将会有两倍于德军的兵力和飞机,五倍于德军的坦克。这导致了原时空隆美尔在北非的最终失败。
可是现在少了澳新两军40万人,英国在各地的兵力都不敷使用,哪里能够向蒙哥马利提供原时空那样充足的兵力呢?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英军在北非,仍然以防守埃及为核心,因为短期能够配给北非的兵力,最多是德军的1。2倍,飞机和坦克也只能达到1:1。2和1:1。8的比例,英军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要说击败隆美尔这头“沙漠之狐”,似乎还不足够。
所以此前英军计划的大反攻,即1942年10月,在北非的东线由英军发动阿拉曼战役,而在北非西线则由英美联军在西北非登陆。现在也不得不推迟,英军已经无力增兵,需要美军来增援。所以10月的计划,至少要推迟3个月以上。
欧洲东线的苏联,也不得不承受着比原时空更大的压力和损失。
就在这个7月份,德军集中了150万的兵力,正式开始围攻斯大林格勒(即伏尔加格勒)。这一战苏联无可退避,因为如果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就意味着苏联会丢掉高加索油田,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苏联的石油供应有超过95%,是来自于高加索油田。所以丢了这里,苏联就几乎可以宣布战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