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高水平的现代化军事演习,红蓝双方的解放军部队,都体现了极高的军事素质,而且这是一场“空陆一体化”的战争演习,空军尤其是轰炸机部队,与陆军的强击机部队配合得很好,甚至让他反思美国是不是太忽略强击机的使用了,在欧洲对付德军,光是高空的战略轰炸,在战术上就有点显得单调和不对称,对坦克部队的打击,空军的配合变得有限。
解放军的坦克装甲部队,也让他感到了震惊,水平绝不在此时的德军和苏军之下,解放军放显然也是大纵深闪击战的信奉者,是火力至强主义的信奉者,他们的坦克装甲火力,非常犀利。例如坦克,解放军使用的主力猛虎坦克,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换用700马力的发动机,这使得这种坦克的威力变得更加强大。在马歇尔对比看来,甚至比美军最新的谢尔曼M4坦克,性能要更好一些,很明显,猛虎坦克没有谢尔曼坦克那么高大,中弹面积更小。而且其火力因为广泛使用钨金弹种,同等口径下实际上是很强大的。
而且他和技术军官们注意到,解放军的坦克已经更新了不少技术设备,例如其炮塔转动装置非常快,一周只需不到10秒;而且普遍装备了火炮垂直稳定仪,能够在行进当中精确瞄准目标开炮。这都是谢尔曼M4坦克刚刚实现的性能,但是解放军已经普遍采用,这证明他们并不是依靠德国人,而是自己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研发能力。
一场演习之后,美军武官们都非常清楚,中国军队是一只非常强大的军队,联想到他们有500多万人,只要有一半的军队具备演习的水准,就是世界上堪与德军和苏军媲美的强大陆军,这使得他们对于中国合作打击日本具备了高度的兴趣,显然,解放军的陆军战力,是日军远远不能与之相比的,这让他们成为了东亚之主。
马歇尔也很肯定自己的判断,如果结合了美军的战略轰炸能力和解放军的陆战能力,就一定能击败日本。谈判确实很重要,成功的话,会节省无数美国人的生命和鲜血。
马歇尔走进会议室,中国代表团已经在等待他们,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中国方中央的李思华,显然中国也非常重视他,所以李思华直接出面,而不是所谓对等的总参谋长刘伯承,他很清楚,说是军事合作,其实恐怕这场谈判要达到的目的,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军事。
马歇尔看了看此行美国的2号人物,威尔斯副国务卿。赫尔的动向太过引人注目,所以此行是让威尔斯谈判除了军事上的有关事宜,不过决定权还是授予了马歇尔,毕竟此时军事为重。
双方寒暄,马歇尔和威尔斯都与李思华轻松地交谈,他们对她很好奇。李思华更是轻松,还回忆了几件在美国的趣事,他们都在铺垫。
直到半个多小时后,才逐渐进入了正题。
谈判的核心议题,其实就是三个:
第一、双方要不要结盟合作,彻底击败日本?
第二、如果合作,军事上如何行动?
第三、合作的话美国更强大更有财力,中国则要付出鲜血和代价,美国对此有什么支援?
李思华提出这三个核心问题后,马歇尔和威尔逊对视一眼,都觉得她名不虚传,而且一点都不虚伪,直指核心,根本不去理会那些常规外交上的烟雾弹,两人都觉得,自己也必须非常坦诚,否则肯定会招致李思华的轻视——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打哈哈?大家都非常清楚对方的需求,就是要直接点。
马歇尔立即确认了李思华提出的三条,就是美国想谈的内容。
第一条很快被确认,双方都想彻底击败日本,都有着极其强烈且不容退缩的理由,都愿意彼此合作。
然后就是军事合作如何进行,这包括很多细节。不过与会的刘伯承参谋长具体阐述了总的思路:即解放军的重点是东亚部分,主要是日本本土周边和日本本土。而美军的重点是澳大利亚和荷属东印度包括菲律宾,解放军基本不参与这些地域的行动。
马歇尔感到棘手,但他很能理解对方的顾忌,如果到遥远的南太平洋作战,不说牺牲,大量的解放军部队,就相当于美国海军的“人质”了,这他们能愿意?双方又不是那种彼此非常信任的“血盟”,就连意识形态都不一样,是为了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的,也必然彼此都有堤防。
其实马歇尔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他觉得可以接受解放军的提议,因为按照他的思考,解放军进攻日本周边和本土,本身就要牵制日军大量的兵力,在美军配合下,相当于截断了日本本土与“澳日”的联络和彼此资源,这如果不算是对美国巨大的支持,什么算是?
在马歇尔同意后,刘伯承进一步阐述解放军的意图,就是兵分四路。
第一路是攻占库页岛,然后在库页岛建立战略轰炸基地,对日本本土的北海道进行轰炸,从北到南进攻日本本土;
第二路是攻占朝鲜,在朝鲜南部建立战略轰炸基地,对日本临近的九州岛(筑紫岛)攻击,待机攻占此岛,然后从南向北进攻日本四国。
上述两路,在进攻日本本土时,都需要美军的海军和战略空军的支持。尤其是海军,必须要能做到将日本的舰队防御在外,或者彻底击败他们,否则如何登陆?
如果实现了上述两路进攻,解放军就构成了对日本本土从北到南和从南到北的双向夹击。
第三路则是从中国福建渡海收复台湾,这同样需要美海军的支持。但战略意义很大,一旦解放军占领台湾,就意味着截断了日本本土与菲律宾之间的联系,美军就可以考虑对菲律宾进攻了。
第四路则是从天南省(苏门答腊)的南部,渡海进攻爪哇,一直到邻近澳洲的东帝汶。
对于第四路,美军代表们有些沉默,马歇尔和威尔斯都有些顾忌,新中国不会继续扩张吧,不要消灭了日本人,中国就在爪哇赖下去了,这样未来澳洲面临的中国威胁会很大。
这个时候,李思华插话,她轻描淡写地告诉马歇尔和威尔斯,解放军不会自己进攻爪哇,而是交给蒋介石和李宗仁的部队,他们与新中国不是一条心,在我们国内也有一批这样的人,不如让他们去爪哇了,也能为抗日做一份贡献。
这让马歇尔和威尔斯大吃一惊,但是两人仔细思考了一下后,都是大喜,对视一眼,大家确认了共同的认知——这是中国向美国确认了其利益范围!
两人都研究过中国的情报,知道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是被迫投降新中国的,他们不是共产党,中国能影响他们,未来美国也能,这就是中国抛出来的建议——将爪哇作为中美两国利益的缓冲区!
所以中国的利益范围,将以苏门答腊的巽他海峡为界,以西属于中国,以东属于美国。有了爪哇作为缓冲区,美国在澳洲就不用担心中国的直接军事威胁。这很明显,是新中国对美国的示好。
至于蒋介石和李宗仁的爪哇政府,会不会未来对澳大利亚造成威胁?两人都是一笑置之,两人和国民党要有这个本事,当初也不会被西华和日本逼成那个样子。美国对付这样的政府,非常有信心,到时中国对爪哇的影响力,恐怕不会比美国大。
有了共识,两人根本还没有请示罗斯福,就一口答应了。马歇尔还看出了中国的深层意思,那就是不允许在澳大利亚之西,出现一个集合了南洋群岛的大国。美国对此当然是共同的期望,乐观其成,否则不是未来会威胁澳洲吗?现在这样拆分了这些群岛,就不会再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