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中,损失也非常惨重,尤其是时间比原时空多打了5个月,这导致苏军的伤亡超过了160万人,大大超过了原时空的110多万。不过苏军相对德军较好的一点是,苏军的部队大部分有残存,通过补充新兵,以老带新,可以迅速形成和恢复一定的战斗力。而德军大部分为整编制消灭了,有2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德军序列表中消去,无法再恢复。
而此时在美国的物资支持下,苏联红军补充人员和武器的速度和数量,远远超过了德国。德军的人员和物资,现在都已经开始发生了很大困难。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从现在开始,“伊登”情报组织才开始全面发力。此前是有顾忌的,担心德国不要真的打赢了苏联。知道斯大林格勒会战后,才确认德国最终必然失败,可以向其提供无约束的情报支持了,以此来实现对各强国的更大损耗。
伊登对德国的贡献之一,是让德国放手让德国妇女进入军工企业,直接承担生产者的角色,这为德国创造了大量劳动力的空间,此前纳粹坚持妇女只能担任辅助工作,没有能够彻底地动员德国的人力资源。伊登不断将包括美国在内动员妇女加入军工生产、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的情报传去德国,终于让希特勒他们认知到,这场战争必须动员一切,包括妇女的劳动力。仅这一项,相当于为德国解放了百万规模的劳动力。
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北非战事则一直打到了1943年底。
在因为不得不撤走澳洲和新西兰的军队后,英军的埃及防线出现了漏洞,被隆美尔利用,差点连开罗也丢掉了。好不容易在美军的支持下稳定了战线,而依登提供的北非情报,由于比较粗略,没有能让德军改变太多的部署,说实话,德军也不是不知道北非其实是关键的战场,但问题是苏德东线的战役抽不出来多少兵力,所以隆美尔的兵力仍然是不足的,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最终德军还是在北非失败了。不过时间不是原时空的1943年5月,而是1943年的12月,整整推迟了7个月。
有些情报虽然重要,但德军在战争情况下,已经难以采用。例如利比亚的油田,开采条件确实好。但德国发现,即使花大力气保住北非利比亚,开采油田,也无法运回德国和苏德东线,美国和英国的海军联合,实际上这个方向德国要保持优势很困难。整个北非战场其实也是一样,有着海军优势,美国和英国可以无限运输兵力和装备,而德国的运输补给,则越来越困难,放弃也是不得已。
总之,到1943年结束,西方战场上,苏军和英军两个方向都基本打断了德军此前的进攻态势,他们可以开始思考反攻了,盟军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开始成为美国与英国和苏联之间的中心议题。伤痕累累的苏联自然是希望早一天开辟第二战场,好减轻东线苏军的压力。而英国则希望延后一些,好准备得更充分,美军的动员也需要时间。
反攻前期的酝酿和协商进行中,美英苏三强决定,准备在1944年的3月,在德黑兰举行三巨头会议,讨论开辟对德国的第二战场。
1943年的下半年,太平洋的海战格局,却已经全部翻转。
美军从3月开始,其生产力带来的军事增量,就开始体现得极为明显,几乎每月,都有三艘以上的航母加入太平洋舰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海军开始不支。
最大的转折,就是1943年的8月,在瓜岛附近日海军不得不与太平洋舰队进行了一场决战,因为美军对瓜岛的攻击越来越激烈和狂暴。但是命运没有再次青睐日海军,此役日海军损失3艘重型航母,重伤1艘,其余大舰,损失3艘,重伤2艘。
单单这一战,对于日军就是巨大的难以弥补的损失。美海军接下来,不断对日海军求战,需求一切机会与日海军交战,而为了保护航线和重要岛屿,日海军也不得不不断地与美海军交战,这导致日海军的损失逐步扩大,到了11月,日海军已经损失过半,只剩下了6艘重型航母,战列舰也仅剩了5艘。日海军的存在,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到了1943年11月,美军也终于攻克了瓜岛,全歼瓜岛日本守军10万余人,而美军的损失,虽然在后半阶段因为战技提升和空中优势而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8万余人,是一个让美国人胆寒的数字。
但是攻克瓜岛,让美国人的战略轰炸力量,终于有了最适合的前进基地。美国人开始拼命地在瓜岛修筑大型机场,准备以B-29轰炸机为主力,这种航程1万公里的轰炸机,使得美军以瓜岛为基地,可以轰炸整个与中国协议的对日军作战领域,不管是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是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这是美国对日军事力量投放上,巨大的飞跃!
在中国方面,4个对日方向的兵力都在准备中,其中还包括很多与美国协调的方向,例如美国战略空军对几个中国机场的租借和整修,例如美国海军租用的一些军港的整修和管理,以及油料等后勤准备。
其中也发生了一些摩擦,例如一些美国海军和空军的士兵,进驻中国基地后,试图像在其它国家那样上街寻欢作乐,甚至骚扰妇女,结果都被中国宪兵和当地国卫部队和民兵,毫不犹豫地逮捕关禁闭,甚至被民众暴打一顿。中国还强硬地通知美方,中国不是美国的殖民地,管好你们大兵的军纪,如果违反中国法律,将依法追究,绝不姑息!严重的送到西藏去挖矿!甚至枪毙!
美军也无奈,结果美军只能是严肃军纪,对大兵们轮流和反复培训,中国是个大国强国,对外国人很严厉,你们上街闯祸,美军也无法救援,就只能自己去坐监狱。如此几番收拾后,美军上下都知道,在中国可不能乱来,那甚至会丢掉命的——确实有两个家伙上街犯罪,据说被中国判刑到沙漠去“劳动改造”三年,这让美国士兵们不寒而栗,那肯定不是人过的日子呀。
其实中国早已可以出兵库页岛和朝鲜,等待的原因,当然是美国要先兑现一部分的筹码和科技,也让自己准备得更充分,掌握好二战的时间节奏。
此时在澳洲的日本人,开始面临美军不断的战略轰炸,逐渐在澳洲的大城市中,开始呆不住了,大量的人员都进入了山区,经过1年多的拼命建筑,在大分水岭基本建构了超级基地的雏形,主要的军工生产,和一些主要的工业项目,都在大分水岭部署完成了。
日军在澳洲的各个城市,准备了大量的巷战工事,并且利用这一年多的时间,培训了大量的“民兵”,准备让他们死在巷战中,以增加美国人的伤亡。新日本的机会,就在于不断增大美国人的损失,最终让美国人不得不放弃。
为了应对美国人即将来临的登陆澳洲战役,日军决定执行彻底的坚壁清野,将所有的澳新“白畜”,全部分散部署到了大分水岭各地,各城市只剩下巷战民兵,而很多关键设施,都预先放置了炸药,准备到时候全部摧毁。而各地的农田,也是全部搜刮干净粮食和食物,日军此时的粮食储备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在澳洲和新西兰,都收获了他们占领以来的第二茬粮食,足够日本人吃个三五年的了。
除了临近大分水岭的山区,日军禁止了在澳洲和新西兰今年的秋播,因为再收获的粮食,反而大概率会成为美军的补充。
美国此时还不知道,他们准备进行的澳洲攻势,将是如此艰难,简直是噩梦级别。
1943年11月19日,解放军跨过鸭绿江,越过鞑靼海峡,开启了对朝鲜和库页岛的攻势!新中国大一统的最后行动,终于开启!
第235章第一岛链和爪哇民国
战争首先发生在了库页岛和朝鲜这两个地方。为了本土防御,日军在这两个地方,还都是“全民动员”,试图步步为营,大量杀伤我军。不过日军在本土的兵力并不大,现在的正规军大约只有一百万左右,而且实际上是只有50万是从前的军队,其余50万,不过是近期发现中国有进攻准备的开始才临时征兵的。
不是日本不预防,而是其国力不许可,无法维持如此大的兵团了,就算这新扩军的50万人,其实装备非常简陋,战斗力也很差。日军的精兵强将,主要都派到澳洲去了。
其中在朝鲜的战火更猛烈一些,日军毕竟在朝鲜经营了数十年,各地的工事都比较完善,而且有着一些战斗力比较强的“伪军”。日军在朝鲜的上层,广泛地散布了中国消灭各族上层建筑,全部吞并的消息,这使得很多朝鲜的上层建筑,其实对新中国的抵御之心很强,他们仇恨日本,同样讨厌新中国。国
从朝鲜方向进攻的是一野,他们打得很稳,这也是中央军委要求的,不急于在速度,而是减少部队不必要的牺牲。我们还要控制战争的节奏,打得太快的话,有点便宜美国人了。
所以整个朝鲜战争持续了约7个月,从1943的11月一直打到了1944年的6月,等到战争打完,从丹东跨鸭绿江,到平壤再到汉城的公路都修得差不多了。
就连鸭绿江大桥,都修了2座。一座是在此前日占时期的旧桥上重修的,日军当初在从东北撤退时炸掉了这座桥。但这座桥全长不到1公里,重修还是比较简单的。另外还修了一座修桥,距离更短,不到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