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53章(第3页)

第153章(第3页)

不过她不同意的是,将中国很快推上所谓“世界革命中心”,主导世界革命的位置。她认为从前世的经验看,这样的作为,不过是让中国在全球变成了一个“孤立、愤怒的革命者形象”,其实除了各国少数的激进派别,响应者寥寥无几。而且会让中国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敌人敌,不利于国家在近期的发展。

究其根本,主要是两点,一是所谓的反殖民反帝运动,大多数本质上是各国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发起的,他们也是当地的剥削食利阶层,并没有彻底革命的精神,说白了,就是拿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反对西方的旗帜,一旦他们独立了,往往又会重新倾向于西方资本主义体制,这是阶级性决定的,也是西方强大的经济力量影响的。在她看来,支持这样的“革命”并没有大的意义。

二是世界革命,其实首先必须证明自身的体制,更能给人民带来生活的改善和物质满足,精神不能代替一切。前世冷战,苏联耗费了大量资源在支持各国革命上,但反而没有解决好自己国民的物质生活,对比西方由于资本家在与社会主义竞争中不得不向民众让利,从而让民间消费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而言,苏联模式越到后来,越是缺乏吸引力。

因此李思华的建议是:

第一,我们应该躲在苏联的背后,先不去和他们争夺这个所谓“世界革命中心”的位置,按照前世的经验,苏联会使用大量资源,主动出击南美、中东等地域,我们要是同时去了,还和他们构成竞争,没有太大意义。

第二,我们需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在二五计划后,再逐步推进世界革命。那个时候本身她预计与美国的矛盾,会逐渐暴露,国家关系尖锐化了,自然就没有太多顾忌了。

第三,我们要有所选择,建议将重心放在非洲,以及斯里兰卡这样的过渡地域。而不是中东这样的焦点。中东因为石油的关系,是美国、苏联乃至英国全力以赴的地域,在我国的海军强大前,在这里难以有所作为,而且这些地方,宗教情绪非常强烈,并不利于社会主义思想的推广。

第四、我们推动的世界革命,不应该把重心放在苏联那样利用当地的反美和反殖民上层建筑上,而应该坚持底层人民革命的路线。培养底层人民的政治组织、军队组织,建立农村根据地,扎扎实实,彻底革命,而不是把那些国家的反对力量都拉拢。

两人进行了多轮多次的激烈争论,在李思华详细分析了目前推动这样的世界革命,会对国家处于关键期的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后,毛泽东最后接受了李思华的意见,不过他还是很有遗憾。

李思华当然理解毛泽东的心态,毛泽东今年已经是53周岁了,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有效生命,岁月已经不多了,所以希望更快地推动世界的发展。不过治大国如烹小鲜,自己也急,可是前世的经验告诉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就发动这样的世界革命,势必带来巨大的损失,长期影响国家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力量,尤其是美国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人类体制,现在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没有完全到它的腐败和堕落期,实际上按照前世的经验,美国正在进入为期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对手,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

她向毛泽东表示,她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要证明它相对于美国资本主义体制的优越性,有了这个,世界革命才是事半功倍。否则,很难让世界人民相信,如果他们像中国一样推行社会主义革命,会让他们的国家民族,得到良好的结果,那么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倍功半。

如果我们都还不能让自己的国民确认,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优越于美欧资本主义道路的,那我们谈世界革命,其实是心虚的。

毛泽东在近期连续的思考后,也向李思华承认,他的心态过于焦急。他准备到全国去走走,对各地城乡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趁此机会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许,支持世界革命,有着其它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现在马上的军事和资源支持。

当时李思华劝说毛泽东:“您可以先做思想输出啊。比如非洲与我们国家很不一样,他们过去是农奴制,甚至是原始社会,被西方殖民者压迫后,被迫被动地进入了现代,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定与我国有着相同但又很不同的路径,或许您可以研究这样的专题,为他们创立区别于我国的非洲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对于李思华这个建议是真的动心了,他组织了一个“非洲革命研究小组”,搜集了很多非洲的相关资料,准备在全国考察结束后,就开始研究非洲各地社会的特点,思考如何在这样比较落后的社会中,推动革命的思想理论。他知道,非洲社会是非常不同于我国的,有些社会,连国家的观念都没有,甚至连剥削食利阶层,都没有形成,原始狩猎,哪来的什么阶层剥削?非洲人被剥削,重点是西方殖民者,这是与我国很不同的革命基础。

李思华则对毛泽东的革命精神非常钦佩。他已经53岁了,作为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缔造者,他完全可以在这样崇高的地位上终老。但是毛泽东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深信到目前为止的革命成果,不过是革命的中途而已,一定要将革命推向全世界,解放全人类。生命不止、革命之火不歇。

所以对她而言,谁是榜样?毛泽东就是榜样。对于革命者而言,人生就应该是这样永不停歇的奋斗。

进入1945年底,德国的崩溃,开始表现得非常明显。

1945年7月,盟军终于成功登陆法国,他们同时在加莱和诺曼底登陆,美国集中了超大规模的战略空军,对这两地的德国守军进行狂轰滥炸,终于使得盟军在血战之后,得以成功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在那以后,德军就每况愈下。

1945年7月,盟军占领罗马,德国失去了意大利这个盟友。虽然意大利在军事上一直表现得非常拙劣,但终究为德国分解了一些压力。现在,所有的军事压力,都全部集中到了德国身上。

9月15日,盟军登陆法国南部,德军在法国的防御,已经变得千疮百孔。

10月7日,盟军占领巴黎!

失去了巴黎,代表德军在西欧的占领接近崩溃,而此时东欧防线也开始动摇,德军准备进入本土防御的时代。在这个阶段,实际上很多德军将领和官员,已经认知到了德国最终必然失败的命运。

10月12日,柏林郊区的一处乡村别墅前,金武怠走过寂静的乡野,田野里空荡荡的,已经有点初秋的萧瑟。远处传来马匹的嘶鸣,附近应该是有个马场。

他刚刚走动别墅的门口,两名侍卫将他拦住,他轻轻地说了一声:“我是汉斯金,与缪勒先生约好了的。”一名侍卫进去通报,而另一名侍卫搜了他的身。

很快通报的侍卫将金武怠领了进去。走进客厅,他一眼就看到了照片上熟悉的那个人,鹰钩鼻,左边的眼角斜搭着,眼窝很深,典型的德国中年男人的相貌。

海因里希。缪勒也很有兴趣地看着金武怠,这是一个年轻人,但是非常沉静,镇定仿佛是他身上与生俱来的特色。

两人寒暄,金武怠向缪勒表示了唐干林先生对缪勒的问好。

缪勒呵呵一笑,说道:“我想不出,除了犹太人的事务,你们找我难道还有其它的事情?”

海因里希。缪勒是德国盖世太保(帝国保安总局第四处)的直接负责人,他的上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希姆莱和海德里希。但实际负责盖世太保具体业务的,就是缪勒,理论上他就是屠杀犹太人最直接的负责人。他最著名的事情是在二战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人能找得到他,让犹太人恨得牙痒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