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56章(第2页)

第156章(第2页)

陈振华的体会,是多亏了中央前些年在航发方面的准备。例如当时有一种飞机涉及28种合金材料,如果要自己生产,那就必须把这28种材料全部做出来,每一种材料至少开始的时候,试验经费就需要高达30万人民币1种,如此高的经费让大家都心惊胆颤,但是上级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花了近700万,硬生生地完全掌握了所有合金材料的制造工艺。

类似这样的“缺乏回报”的基础投资不计其数,也因此终于锻炼出一只还算强大的航空工业研发团队,至少基础打得很扎实,例如在航空材料方面,新中国投入的试验经费,对多种合金、结构和其它材料的基础实验规模,都是超越世界级的。

陈振华并不知道,李思华很早就决心要弥补前世虽然具有“看一眼就怀孕”的强大国产替代能力,但基础不扎实的航空问题。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原时空引进英国罗罗的斯贝发动机,英国人是提供了全部的技术资料,可是仿制20多年,就是造不出来。为什么呢?后来的总结是基础工业不行。斯贝有几十种合金材料,按照八十年代的成本,大概试验解码一种,就要超过2000万,几十种需要至少几个亿。谁敢拍这个板,花那么多钱,去单单解决材料问题呢?可是基础的材料都没有解决,随便用自己的金属材料做做,当然就失败了。

原时空后来的一个航空发动机,有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高压涡轮和低压涡轮,中间还有环形燃烧室。这些结构,工作的温度、压力环境都不一样,因此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以涡轮叶片为例,工作环境上千摄氏度,一分钟数万转,使用多种金属混合制造,而且比例也各不相同。

在新时空,航发暂时还没有那么复杂,但也是当时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如果没有长期和大量的工业实验和研发,如何掌握如此丰富的材料和结构?

所以原时空说白了还是没钱闹的,到了2010年以后,国家资本丰足了,航空的各种研制都是大手笔的投入,类似的问题自然就逐渐解决,这个时候还担心材料试验费用吗?只不过这个基础花了几十年才解决。

在李思华看来,航发的问题,其实就是资本投入不够,所以各方面基础不行的缘故,合金材料例如铝合金都是如此困难,更不用说需要耐高温的叶盘等了。基础制造不行的话,你光靠设计师有什么用?

而基础制造最基本的,无非是两个,一是加工能力,二是好的材料。这都是要烧钱烧出来的。“看一眼就怀孕”那是有强大的设计和对原理的深度掌握,可是要进一步的“看一眼就制造”,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就是扯淡。

所以李思华,一直是在材料工业和机械加工方面,不吝于投资,尤其是那些似乎只是纯粹消耗的工业、材料和结构实验,没有这一些数据积累,高精尖的航空和其它制造能力,就建立不起来。

陈振华他们现在的研制,已经得益于现在有了巨大进步的新中国基础制造能力。但还是很困难,设计团队要形成强大的设计能力,是需要现在这样磨练出的。

就在陈振华苦恼的时候,他不知道,全国现在超过五千家的工业技术研究室,无论是属于国家、央企、军队、大学甚至是民企,在各自研发的科技上,都各有各的烦恼。到1946年已经积累到接近50万人的新中国研发人员群体,各自研究的方向不同,但基本上都有这个特点——从过去7~10年的国产替代阶段,开始逐步走向中央提倡的自主创新。

这是一五到二五计划中科技发展的巨大转变。李思华等人推动自主创新的原因,主要是三点:

一、从美国和德国当初引进的工业科技,经过差不多十年的消化,已经普及化,国内基本上已经完全掌握,而美国最新的科技,引进的路很难,只能依靠自己。

二、长期的工业建设,使得新中国的科技团队和群体逐渐成长,逐步具备了自主研发的全向全面能力。

三、教育体系进入人才爆发期,从1946年开始,每年平均会有200到350万大学生毕业,其中75%以上都是理工科,到后期每年可以供给260万理工本科生;同期大约每年能提供30万左右的硕士和3万左右的博士。新中国的科技人才红利期已经到来,当然要狂暴地发展自主研发能力。

实际上,李思华计划在二五期间,将目前五千个左右的工业科技实验室,发展到两万个以上。这样的规模,才能覆盖全产业链,覆盖全科技面。

楼陈厚脚穿胶鞋,胶鞋连裤腿都是厚厚的泥,一步一步地走来,颇为费力,头上还戴着草帽,中年人忠厚的脸上带着微笑,不过他戴着眼镜,学者的气质还是蛮明显的,不会让人误以为是位农民。

楼陈厚是新成立的“农达生物化学股份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他在1939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系,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立即返回刚刚建国的新中国,担任西南农业大学的教授。

他是在农达生化的总裁何提平的多次邀请下,才“下海”担任这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的,因为这个公司的来头不一样。

何提平本人原来是在农业部任职。现在的中国农业部,是一个庞大的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机构,有着40多个局和处。何提平本来就是其中农药处的处长。但是在李总理的一个农业企业计划的推动下,农业部说服了何提平出来创设混合制企业“农达生化”。

中央投资基金和财政部的一个基金等机构,先创立了“中国农业投资大基金”,然后投资何提平的“农达生化”这样的企业。大基金承诺了对农达生化的一笔大规模的“对赌基金”,先给种子基金启动投资,然后每发展到一个对赌条件设置的门槛,追加一笔投资基金,直到完成全部对赌。大基金获得的,不过是20%股权及其分红,而其余的80%股权和分红,则是仿照李思华带给这个新时空的“华为工作股”机制,属于工作贡献中的广大科学家和员工。

第一批这样被投资的初创农业科技公司,大约有20多家。每一家都是仔细考虑过对农科科技领域的覆盖范围的,并选择组织部认为最优秀有企业家潜质的干部出任初创领导人,未来再在社会上不断发掘。

例如农达生化,发展的主要是农药、化学品和种子科技,在李思华心目中对标的就是美国的孟山都,当然现在的孟山都还没有发展到后世“全球最邪恶的公司”那种大名鼎鼎的程度。准备对标孟山都的,当然也布置农达生化这一家企业,每个标的,至少都是3家企业,看谁最后能不能胜出。

这样的对标,还有长期的博弈深意。例如农药,农业部上手要求的就是低毒农药,就像要求高效化肥一样。类似孟山都的PCB(多氯联苯)、杀虫剂DDT以及除草剂“橙剂(二噁英)”这样的高毒性、高残留农药,是绝对不允许在国内使用的,国内必须是低毒。

在未来,这就是对付美国农业的武器,例如贸易中禁止所有使用此类农药的农产品,向全世界宣传美国农业的恐怖和毒害等。

而且美国农业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大量生产激素,然后将激素应用于肉食牲畜养殖,养殖速度快嘛,例如美国牛和牛奶的产量,都是靠激素带来的。这完全可以作为贸易和舆论武器。

所有这一些,都是大博弈层层分解后的一个小的环节。

何提平走出公司大厅,就看到正在院子里冲洗脚部污泥的楼陈厚,不由笑着问候:“娄老师又下田了,辛苦了。”

楼陈厚抬头看到何提平,看他提着包和行李,是要出差,问他:“你去哪?”

何提平回答:“是去参加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CPOV)的筹备会议。这个组织未来还要扩展到国际,它的目的是保证植物育种者,对一些类型的农作物种子,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和依据,来促进种子企业的发展。”

何提平向楼陈厚告别,走出了大厅,上了轿车,国内一直控制轿车的推广,不许可私人轿车,只有企业能够购买规定数量的轿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