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59章(第3页)

第159章(第3页)

苏琪南仔细地听着,他一直很喜欢听李思华这样的指点江山,可惜这样的机会不多。

“从新中国的角度看全球,我们现在就是内三市,外三国。”

“内三市,就是国内三个超级大市场的建设。我们现在的进展,是完成了人口的级别配置,交通铁公水空四网干线的建设,以及通讯等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了工业和城市发展。这确实已经构建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些还不够。”

“现在东北大区的进一步发展,以我之见,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不断建设和强化市场体系,让投资推动消费,消费拉动投资的双向效应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个则是在城市建设之外,要重视县域和乡寨经济的发展。”

“一五计划完成后,全国工业和消费品短缺的现象,已经不是很明显。而到了二五计划后期,我们有把握能彻底解决产品短缺问题。那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那就是不能只靠投资来拉动经济了,必须是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创造市场和消费,其实同时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这是新时代的新特点,是进步,也是挑战,一定要高度重视,发展市场体系,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消费拉动+投资创设的双重有利的环境。”

“每个主官,都会注重工业和城市建设,所以这方面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县域和乡寨的发展,很容易被忽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乡寨的建设,是农业的多元化,有过去的经验,加上我们正在进行的五通五建新农村建设,目前的情况还好,但一定不能松懈。”

“比较严重的是县域经济,每个县域大约平均是10万人口,怎么可以忽略呢?我们到目前为止的经验,就是发展特色产业。东部大区已经有了些很好的例子,你们可以好好学习。例如浏阳花炮,那是手工艺传统的现代化和产业化;例如绍兴诸暨,那是找到了淡水珍珠这一个大产品,通过现代农业科技,不断提升产量和品质;例如南宁横州,他们居然把一朵茉莉花做成了不小的特色产业。还有潍坊昌乐的乐器、泉州惠安的雕像、苏州虎丘的婚纱、泉州南安的石材、扬州杭集的牙刷,都很有特色,而且产业发展迅速,在未来完全可能成为大产业,这些县域,就是你们的榜样。”

苏琪南缓缓点头,确实,东北大区的人口足够了,市场就必须层层下沉,不仅有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乡寨的多元化农业,还要有县域的特色产业,包括轻工业、食品加工业或者其它。这样的三层结构,“大市场”才名副其实,经济才能稳定又迅速地发展,而且让大多数人民能够得到就业保障。

李思华继续说道:“向外看,在英国逐渐衰败的背景下,中美苏那就是三国竞争。”

“美国像魏国,最强大。不过美国自身的强大,我觉得到六七十年代,无论是我们,还是苏联,都追得上。但是美国有一群强力的小弟,例如英国、法国和正在设立中的西德。这些国家的力量也很强,他们是一个资本主义整体。虽然有矛盾,但面对我们的时候,他们合作是主要的。”

“苏联和我们到底谁是吴国,谁是蜀国,恐怕大家都觉得不好说。但我觉得苏联还是比较像蜀国。很明显的趋势,他们的经济会弱于我们,但他们在军事上不吝于投入,在欧洲与西方斗得很凶,这有点像蜀国六出祁山保持对魏国的战略进攻的那个味道。但是后劲可能不继。”

“我们呢,说是像吴国,其实也不太像。毫不客气地说,我国的潜力是最大的,因为无论是宜居疆域的规模,还是人口的规模,都是远远超过美国和苏联的,我们能走到哪一步,能不能远远超过美国和苏联,主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必然是最内向的一个国家。”

“内循环和三大市场,都是基于我们的资源和人口禀赋而设计的。像是三大市场,很明显,一个大市场就意味着一个超级强国,我们想搞三个。美国加上整个西方算两个,苏联一个。所以我们要的,本来就是半壁天下。有了天下一半的实力,才能谈得上争取世界革命的胜利。”

“具体到东北大区,有着庞大的鲸海这个内海,向外还有着鄂霍茨克海,以及通过朝鲜、库页岛和日本这三个支点面向的东海和太平洋。这样的条件很好,所以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前提下,要适当地发展外循环。中央决定以日本为主,辅之以朝鲜南部,建设自由贸易区,就是要做外循环。”

“不要以为只有美国和西方封锁我们以及苏联,其实西方也需要市场,尤其是欧洲。全世界的殖民地开始进入独立的浪潮,未来他们虽然能够剥削,但做不到殖民时代的程度。很多这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如果没有对外贸易,很快就会陷入贫困。”

“可是西方自身的市场仍然是有限的,美国2亿人一个市场,欧洲不到3亿人,也是一个市场,他们的内循环,就只有这两个,所以争夺中间地带是一部分,然后与我们以及苏联贸易则是另一部分。政治上他们很多人不愿意,可是经济压力是实在的,这正是外循环能够存在的战略基础。”

“这就是国际的大博弈,斗争是一条主线,在核威慑下,或许大国之间的战争会在几十年内被暂停,变成“冷战”。但是冷战的对象之间,不可能排除各取所需的部分贸易。而对于中间地带的利益,就变成博弈的一个重点了。”

“所以我们的外循环对外贸易,将以中间地带或者说中国外的第三世界国家为重心,不排斥发展对美和对欧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

她随之询问苏琪南:“你应该知道主席的三个世界理论吧?”

苏琪南点头。在新时空,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一世界;苏联及苏联盟国,是第二世界;而新中国,则隐隐以其它国家的龙头自居,自居为第三世界。既然自居第三世界,那无疑就是要在这个第三世界,建立最稳固的基础。

“东北大区的发展,完成基础部分后,在具体的发展上,你就必须考虑这些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推进大市场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苏琪南听得有点心潮澎湃,毛泽东和李思华,在下一盘多么大的棋呀,在他们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登顶世界之巅,让全球人类社会,都成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赤色天下!

苏琪南离去后,李思华陷入了沉思。

从美国核武器发展的情况来看,到1948年,他们应该可以解决澳洲的日本人问题,这样二战才算是真正结束了,至于澳洲的日本人会如何,她当然根本不关心。

在解决了日本人后,美国才能真正完全腾出手来,否则单单在澳洲就有400万军队,美国甚至不能做到大规模复员。

现在的这种状况,甚至对于苏联都很有利,这使得他们在欧洲,几乎是取得了他们索要的一切利益,苏联现在开始的经济复苏,一定会非常迅速,不过其2700万人力资源的损失,则是无可弥补的,一代最富有苏联式社会主义信仰的年轻人,消逝在了战火中,实际上苏联遭到了历史上最大的挫折,其未来最终的崩溃,至少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缺乏人力之下,大量的投机分子,趁机占据了苏联的关键职位。后来的苏联,并没有能用新生的积极人力资源,实现对这些完全利己主义者的替代。

不过斯大林也很冷静,他索要的,都是苏联能够长期控制的。例如希腊,他最后就放弃了,他也答应了美国和英国,苏联撤出中欧,且不染指西欧。因为在地中海和中东欧的这些地域,苏联的军事力量并不占优势。南斯拉夫铁托不服从苏联,斯大林虽然生气,但也没有对南斯拉夫做什么的意图。他还是知道苏联力量的边界的。

所以苏联是一个获得利益后,利用利益,试图快速恢复的姿态。相反,英国的“亏空”太大了,正在快速地失去全球霸权,实际上,完全可以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就宣布英国已经只是全球二流的国家了,他甚至跌出了顶级强国的位置。

相比原时空,二战多打了一年,造成英国的情况更为严重,其自治领纷纷独立的势头非常明显,例如印度,相对前世,根本就没能拖延什么时间。在孟买,1946年战争刚结束,印度士兵就发动了大规模的兵变,紧接着在马尔巴尔和比哈尔地区,警察开始罢工,进而演变成了全印度范围内的大罢工,英国在印度的统治,瞬间变得岌岌可危,战后脆弱的英国,已经难以控制印度了。

二战期间为了安抚印度,英国不得不开始让印度人高度自治,结果就是其国内贸易开始对英国限制进出口,而英国原本当炮灰用的印度军团,当时不仅要花钱,而且雇佣费用变得极其高昂。印度殖民地不再是大英帝国的皇冠,开始变成了一盘亏损的生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