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65章(第1页)

第165章(第1页)

台下有点骚动,学生们开始低声议论,这和苏联的理论确实不同。

“旧中国95%以上的主要人口手是农民,如果不把他们发动起来,革命的胜利就无从谈起。因此李思华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民无产阶级的概念,即那些失去了土地和几乎一切其它生产资料的佃农。而主席则进一步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等一系列的依靠农民的革命理论。事实证明,他们的理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人口的大多数,站到了革命的一边,在他们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迅速走向了成功,才有今天的新中国。”

台下的议论声更大了,江景彦只得先停了下来。旁边的一个教授赶忙上前,要求学生们安静。江景彦才继续说了下去:

“根据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工人是革命先锋队、无产阶级的主要成分是工人、工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依靠对象这些理论,其实只适用于欧洲这样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以工人为底层劳动人民主体的国家。而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还是非洲,都不适用,在这些地方,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必须将人口的大多数的阶级成分搞清楚,这是个浅显的道理,国家的人民主要是什么成分,革命就必须以主体人民作为依靠,发动他们,否则革命就会失败或者是不彻底。”

台下已经是轩然大波,中国来的老师直接否认了马恩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时候类似埃塞俄比亚这里的左派知识分子,其实就像过去我党的很多人一样,对于他们的理论奉若神圣,根本没有去想是否适用的问题,何况苏联在这个时代如此成功,他们根本不会去注意理论是否正确的问题。所以江景彦看似平淡的说法,对他们心理的冲击力是巨大的。

隔了一会,江景彦才继续说道:

“所以我们将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适用我们,但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国家,就像我们发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根本不适用于中国一样。”

接下去,他解析了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很多不同方面。例如重工业、民生工业、农业均衡发展的选择;例如公有制为主体、但允许私有制辅助发展的产权结构。他还解释了中国这样选择的原因,就是因为与苏联不同的国情,也是因为双方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的理念有所不同。

由于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农牧业大国,因此江景彦重点说明了中国的农牧业发展体系,从消灭剥削食利阶层夺回土地开始,到乡寨体制,到农场组织、到基层党组织、到民兵组织、到“永佃承包3亩制”、到“五通五建”的新农村建设、再到规划发展的美丽乡寨、大规模人口的流动民兵、基层流动官员等等。他还解析了背后的原因,例如中国极其重视打破过去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格局,所以从大流动到集村并寨,整个是破而后立的“新社会新农村”。

在他说这一段的时候,场下鸦雀无声,很多学生都被他的描述惊呆了,场下和边上的大学老师也都听入了神,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革命!一片辽阔的新天地,犹如打开了放在他们的面前!中国的一切,让他们着迷,中国农村的革命,是何等的一个严密而周到的体系!这与苏联模式很不同,但怎么听起来,感觉中国的模式,更适合埃塞俄比亚呢?

最后江景彦用了毛泽东的两句诗作为结尾,送给埃塞俄比亚的社会主义者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意思是革命者必须满怀豪情壮志,为之不懈努力,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性命。为的就是要彻底打破旧的社会,让国家和民族的天地日月,都焕然一新。祝愿埃塞俄比亚的同志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理想!”

台下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响彻了好几分钟,而江景彦也被老师和学生们围了起来,他们有着太多的问题,让他良久无法脱身。

中国模式非洲革命的种子,开始播下,一点点的暗流,开始涌动。或许还要很久才能发芽,不过不着急,革命有着必要的节奏。

第260章日本人的末日与冷战启动

新时空的历史,在二战推迟结束的背景下,很多事情被推迟了,但历史的惯性仍然是巨大的,很多事情的发生在变慢了一段时间之后,仍然向着原来的方向奔驰,这在李思华和赵云腾的眼中,世界变得不同,但又仍然相似。

日本人最后的末日还是来了。

1948年8月18日,美国用核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向澳洲的“新日本”投掷了103颗核弹,几乎摧毁了一切地面的重点目标,至少有200多万日本人,直接死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核轰炸。而此后的几个月,密集的核辐射,还将杀死大几百万日本人,战后的研究,有上千万日本人死于直接和短期次生的核灾难,另有近2000万的日本人得了各种辐射病,由于美国人和新澳洲人的残酷对待,他们很快在战后5年中死去。

在美国向澳日发出不断公告,如果他们再不投降,等待他们的,将是下一场10倍规模的核打击后,澳日宣布投降,不过高层要么死于核袭击(例如岸信介),要么自杀。他们知道自己落到美国人手中,以这些年他们屠杀澳洲和新西兰“白畜”的过往,肯定活不了。所以安排好后事后,剩余的高层集体自杀了。不过有的人不肯去死,例如山下奉文,他决定要率领剩余不肯投降的人,战斗到最后。

此时澳洲日本人本来有不到4400万人(包括这几年的新生儿),战后大约投降的还有1100多万人,在5年后活了下来,但等待他们的,是终生奴役,用来重建西方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过有大约300多万日本人宁死不降,在以山下奉文为总统帅的带领下,他们利用大分水岭的山区,在这些年中构筑的密密麻麻的坑道系统,坚强地活了下来,学会了核辐射共存。而由于大大减少的人口,他们的粮食储备非常丰厚,而且还有一些设置设于地下的工业设施残存。

短期无论是美军,还是新澳洲军,都难以派兵肃清这个被重度核污染了的地区。等到五六年后,他们试图收拾大分水岭的残局的时候,派出的军队仍然遭到了袭击,一场无尽的游击战仍然在等待着他们。剩余的日本人利用这五六年的时间,建构了一套以地下为基础的生存体系,虽然他们中不时有人会因为辐射病死去,而出生的婴儿中,畸形的比例也特别高。但是他们毕竟活了下来,还能不断地传承,人类生存的耐力,总是出乎想象的。

这一场核打击,对于澳洲来说也是浩劫,他们剩余的被作为人质的同胞,几乎都死于这场袭击,而且大量的核污染,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净化,甚至有些地区,百年时间都未必能净化。

在1947年,美国就和英国一起,重建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好在欧洲由于战后的凋零,很多人生活困难,在美国承诺经济扶助的前提下,还是有不少人报名移民,这使得1948年战后,一个16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和一个43万人口的新西兰,得以艰难地重建。

对日本人的核打击也表明,核武器的威力虽然极为恐怖,但也没有传说中的灭世那样的巨大。不过核大国都是对此默不做声,需要保持大家对全球的威慑力。实际上,后来苏联对欧洲的核威慑战略,是每个战斗师都配备10-20万吨当量级的30枚氢弹,准备在核战争开始,就发射上万枚氢弹,而打击的目标不过是90万平方公里,只是比大分水岭大个50%的地域,如此超级规模的打击力量,也做不到灭世。

这场核打击,对澳洲重建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导致数十万人最后又从澳洲移民到新西兰。因为每一场雨,都可能带有核污染,这太让人恐怖了,很容易中招。

美军在核打击前,是尽量常规攻击了澳洲南部的大分水岭地区,在这里的核打击就比较少,主要还是用燃烧弹和常规武器,因为早已决策战后澳大利亚重建,是以南部的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为主,但实际上,多数移民都不敢呆在这两个州,澳西的西澳大利亚州,反而成了首选,以至于战后,原来的柏斯这个小城,反而成了澳洲最大的城市。

澳日的重点地区是大分水岭的北部,因此核打击的主要目标,也是集中在了北部。

如果不是新澳大利亚政府将首都设置在墨尔本,以及军事力量大多数都集中在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这两个地方,加上工作比较容易找,临近大分水岭地区的这两个州,估计会很久都没有人。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0多年后的1960年左右。到1960年后,人们发现核辐射和污染,对于这两个州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人口才真正恢复了起来。这就像是原时空的日本广岛。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处,澳洲从此成为了美国和西方研究核科学的圣地,因为可以提取各种数据,虽然这是澳洲人都忌讳的一件事情。

美国对澳日的核打击,震撼了全球,非常多的国家,都被核武器的威力吓傻了,美国用超过百枚核弹,可谓是一下子打垮了一个中型的国家,全球武力之间的差距,已经变得如此之大。

苏联人这个时候的压力很大,因为他们在这个领域远远落后了,现在看来,到1949年的8月,即1年后才有把握能爆炸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其实他们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因为在1947年,深度参与美国原子能武器研究的德裔核物理学家福克斯,基本上把美国关于原子弹研究成功的铀原子弹和钚原子弹,及其引爆装置的图纸,还包括美国铀235及钚的月产量等等重要数据,一股脑全部打包送给了苏联。因此研制进度是很快的。但毕竟受到二战的影响,必要的时间还是需要的。

传说斯大林在美国核爆澳日之后,给统管原子武器的贝利亚下了死命令,务必在1年左右的时间,试爆一颗原子弹。而贝利亚则在斯大林面前,以自己的人头担保按时完成任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