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68章(第3页)

第168章(第3页)

“重要的基础工业数据,例如发电量、钢铁产量等,苏联的发展速度都是非常惊人的。斯大林真的是个伟大的领袖,我们一定要提防他。不能因为双方关系前期正常化了,就放松警惕。”

毛泽东深沉地说:“任何一种政治制度也好,经济制度也好,不可能一直都是完美无缺的,都需要不断调整。关键是不能凝固,制度和体制体凝固了,就后继乏力,问题不断出现。斯大林的这一套体制,优势很大,但缺陷也很大。未来苏联要保持这样的高速发展,还需要他们不断调整和改进苏联模式。这才是他们最大的挑战。你前世赫鲁晓夫在斯大林之后上任,这种体制凝固的格局,就开始出现,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成功。”

“按照你告诉我的情况来看,斯大林现在对苏联体制属于微调,我们并没有能对他们形成很大的影响,历史仍然在按既有的轨迹发展。斯大林的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是一个人,他要能改变苏共全体才行,至少要改变高层。但现在看来,并没有这方面的迹象。”

李思华点头称是,说道:“斯大林已经71岁了,在原时空,他在3年后即1953年去世。无论如何,他是一个超过70岁的老人了,思想和习惯都已经定型,不会偏离原时空多远的。”

“我重视的,还是他对于中国的态度,他实际上非常不满意我们的存在。一有能打击我们的机会,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毛泽东有点诧异,说道:“我国现在的情况,斯大林还会动脑筋吗?”

李思华回答:“我觉得会。这个人百折不挠,一直都是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试图实现。对我们不过是暂时让步罢了,是策略性的,而不是根本性的。主席,实际上从前世新中国的遭遇就可以得到确认。”

她向毛泽东说明了原时空我党解放战争时的斯大林干涉情况。

例如45年11月,中共刚刚进入沈阳,苏军就通知中共东北局,沈阳要移交给国民党政府,要东北局机关与军队立刻撤出沈阳——“不走?就用坦克赶你们走!”

这种态度,当时就是为了苏联不仅控制旅顺、大连两个港口以及中长铁路,苏联还想控制整个东北的经济命脉,当时向国民党提出,以经济合作交换苏俄支持国民政府接收东北的条件。但国民党依靠的是美国,在美国支持下,坚决反对了苏联,苏联才不得已转向我们。

例如重庆谈判,斯大林就要求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不能打内战。试图干涉到这个程度!

解放战争前期,我军虽然进展顺利,但一直担心的就是美国出兵干涉,而斯大林则是另一层阻碍,我军的三大战役,就是抓住了1948年6月爆发的柏林危机的时间段,当时苏美之间剑拔弩张,世界大战的危险似乎一触即发,美国这个时候哪里顾得上中国?等到1949年5月后柏林危机解决,我党已经奠定胜局,美国已经无法拯救国民党,只得放弃。

在此期间,斯大林仍试图阻挡我党。1949年1月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我军即将渡江,斯大林却电报反对解放军渡江南下,希望中共与国民党划江而治,理由是美国肯定会干涉。这不是扯淡吗?当时正是柏林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国人的脑袋坏了?

我党没有理睬他的要求,坚决渡江后,他又要求中国寻求美国的国际承认。实际上就是为了维持苏联与民国此前的不平等条约,保护苏联的旅大和中长铁路利益,因为如果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都不认美国的账了,还能认苏联的?苏联的脸有多厚,才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维持不平等条约啊?可这样的事,斯大林就是做得出来。

就在我党占领南京,国民党确定已经完蛋后,苏联政府大使馆,居然默不作声地收拾行李,跟随即将崩溃的国民党政府去了广州。这是什么行为?就连当时的美国大使司徒雷登,都留在了南京。苏联的意图,无非是想要国民党政府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就一定要死死抓住这个政权,以确保不平等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合法性。

在建国后,中国从苏联手中拿回旅顺、大连和中长铁路,也都是经过了极为艰苦的历程。

当毛泽东试图寻求苏联的帮助,解放台湾的时候,斯大林是怎么回答的?他建议从国民党投诚人员中,挑选一批人组成空降连,把他们空投到台湾,“通过他们在岛上组织起义”,这种随口胡说的荒谬主意,简直是对毛泽东智商的侮辱!

李思华最后总结说:“斯大林这个人,大国沙文主义的情绪极其强烈。我们从苏联手中,收回外东北和外蒙等地,简直可以说是他作为大国沙文主义者一生的最大侮辱。我党和我军,必须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

毛泽东知道,新中国现在核武器上仍然领先苏联,但这个时代的核武器还没有发展到后世那样具备灭世的威力,形成彻底的核威慑时代。苏联在掌握核武器后,肯定会有精确的评估,短期的核武器,还无法形成完全的和平保障。

他站了起来,说道:“斯大林一直喜欢站在别人的头上发号施令,他的著作中都有这种气氛,所以我很不喜欢读他的著作。但没有关系,因为没有斗争,就没有妥协,就没有和平。苏联的经济力量恢复了,我们是要提高警惕。但关键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成长。你出访美国,也会是对苏联的一记敲打。”

李思华微微笑了一下。

1950年12月末,李思华出访美国,她的第一站,就是她最熟悉的德克萨斯州。然后她会去加州,因为德州和加州两者,是中美贸易部分开放的对等地域。最后她才会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马歇尔会谈。

她的专机在休斯顿哈比机场降落后(此时德州首府奥斯汀没有大机场),先走出机舱门的警卫们就目瞪口呆,飞机下全是记者,负责安保的美国特勤局的上百名特工,忙着维护秩序。警卫赶紧通知了李思华,她笑了笑不以为意,美国人就是这样的,想必记者们,对她充满了好奇而已,但这都是一阵风。

当她走出机舱门的时候,记者们相机的快门响成了一片,她微笑着向着这些美国记者们挥了挥手,他们更激动了。很多人呼喊着:“女皇,讲点什么!”还有记者在下面高声询问她问题。

看到那么多记者,李思华决定临时增加短暂的演讲。她拿过美国特勤局特工提供的麦克风,开始演讲:

“很高兴回到了德克萨斯,我曾经在这里呆了差不多5年,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有时候在梦里似乎还回到了这里。无论是风滚草,还是墨西哥湾海滩和白雪覆盖的瓜达卢普峰,还有那些青翠的小山和蜿蜒的河流,都是我人生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德州人是骄傲的,因为德州配得上这份骄傲。”

下面的德州记者们至少占了一半以上,听到李思华对德州的夸奖,非常激动,很多人热情地鼓掌。

“我此次来到美国,是为了与贵国的总统杜鲁门先生,以及国务卿马歇尔先生,一起开创一个中美两国友好交往的大时代。美国和中国,都是伟大的国家,虽然我们两国国情的差异非常大,但太平洋也足够大,容纳得下东方和西方的这两个伟大国家。”

“中美能够友好合作,就能够保障太平洋的安全,让它成为繁荣富裕的大洋。世界已经受够了战争的摧残,让我们祈祷一个和平的时代的到来。”

“祝愿美国人民在以后的生活中,幸福和快乐。祝愿中美两国的友谊,绵延长存。”

李思华讲话的时候,一直伴随着无数的相机和摄影机,让警卫们紧张无比。在她讲话后,记者们拼命地鼓掌,她又向记者们挥手,然后才上了德州政府为她准备的专车。在警车开道下,专车将从休斯顿,一直开到奥斯汀的德州政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