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的抗议,中国的回答是:中国需要石油,而伊朗是离开中国海岸距离最近,产量最丰富的石油产区,当然要进口伊朗的石油,就像现在中国一直从美国佛州进口石油一样,这都符合交易双方国家的利益。中国本来就与英国关系不好,看英国佬就是不顺眼,凭什么为了他们的利益,损害中国的利益?没有这个道理嘛。
更何况英国和你们美国都在干涉印度次大陆,中国当时也向美国抗议了,可是你们是怎么回答的?“美国支持印度民族的独立事业,反对一切试图改变次大陆现状和分割印度的企图。”那么我们现在的回答也是一样——中国支持伊朗民族的独立事业,反对一切试图改变伊朗现状的企图。
中国对于伊朗没有兴趣,有兴趣的只是它的石油,谁要是在伊朗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肯定要反击,不管是英国,还是你们美国,或者是苏联。
想到这里,艾森豪威尔内心又耻笑了中国,“对伊朗没有兴趣?”对其石油有兴趣不就是对伊朗有兴趣?
伊朗只能是美国人的,英国发现自己无力继续控制伊朗这个此前的殖民地后,已经被迫向美向国让渡了在伊朗的潜在利益,这是美国人的利益!
对中国的担心还是挥之不去,他拿起电话,与杜勒斯又沟通了一会,提醒他行动中,要小心中国人的干涉。
5月5日,李思华也看着眼前的一份文件,良久,签上了“同意,立即执行!”六个字,递给等待着的唐干林,冷静地说道“执行吧。”
唐干林离去,李思华陷入了沉思。中国并没有获得美国行动的情报,但穿越者的优势就在这里,她知道原时空美国推翻伊朗摩萨台政府的阿贾克斯行动,发动的时间是8月份,在8月19日推翻了摩萨台政府,政变的关键人物,并不是国王巴列维,而是英国的代理人扎赫迪将军、中情局的特务科尔米特、第三“大山旅”的旅长阿萨科菲上校这3个人。尤其是扎赫迪,已经从英国的代理人变成了美国的代理人,美国此次政变,就是为了将他推上首相的位置,实质掌控巴列维王朝的权力,推行美国想要的政策。
知道这些,已经足以让中国做出相应的动作了,一个“火线拯贾”行动因此成型。
她想起当时与主席、恩未、李玉振等人商量伊朗战略的谈话。
李玉振汇报了对伊朗政治力量的分析,指出伊朗主要有4股政治力量。
一、执政党,摩萨台民族阵线,特点是世俗化民族主义,以石油国有化和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共和国为号召。
二、国王巴列维、前国家警察局总长扎赫迪等的松散团体,特点是亲英美,不惜出卖国民石油利益讨好英美,巩固自己的统治和获得利益。
三、以阿亚图拉。卡萨尼为主的教士集团,伊斯兰民族主义的保守势力,支持石油国有化,但反对西方化和世俗化。
四、人民党,这是一个苏联扶持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党,苏联对其影响极大,同样支持石油国有化,但因其亲苏态度,在伊朗国内得到的支持有限,尤其是南阿塞拜疆事件后,不少伊朗人认为他们是“伊奸”,背叛了国家利益。
本来摩萨台民族阵线在上台之初,得到了卡萨尼和人民党的大力支持,这是他实现了石油国有化的重要基础。但是这两年来,由于政策分歧,摩萨台与这两股力量都渐行渐远,实际上,他们已经反目成仇。
所以现在摩萨台政府是孤立的,不过好在伊朗军队的参谋长里阿黑,以及在德黑兰附近驻扎的5个“大山旅”中,有3个旅长都是支持摩萨台的。所以军队中,对摩萨台支持的力量仍然占上风。
由于中国对伊朗石油的持续购买(每年1000万吨以上),使得摩萨台政府能够维持民间的正常生活,民间此时对他的反对声势并不强。
李思华自己知道,这才是与前世最大的不同——原时空摩萨台由于被英国封锁丧失了大部分石油收入,因此各界都对他不满,可谓是四面楚歌,但新时空中国帮助他稳住了基本盘,反对的力量,自然就没有那么强,否则新中国凭什么拯救他呢?
在李玉振汇报后,李思华做了分析,她着重指出,伊朗对于中国有着巨大的战略和资源意义。交好巴基斯坦是长期战略,而巴基斯坦与伊朗接壤,未来通过巴基斯坦,甚至可以将伊朗的原油,由管道输送西北。当然这是长期的。短期而言,这里最重要的是打击美国,不让美国独揽中东石油利益。
中国甚至可以允许苏联独霸伊朗利益,也不能让美国如愿。苏联在伊朗渗入深了,就会和美国在此展开激烈的角逐,这对中国不是什么坏事。
唯一的,就是斯大林刚死,李思华知道实质掌权的贝利亚,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就会被赫鲁晓夫替代。在这种内部激烈斗争的当口,苏联还会关注伊朗吗?很难确定。
对于苏联的内部斗争,李思华的建议是不介入。如果介入,拯救贝利亚是简单的,本来他就拥有实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预防不够,被对手们联合起来偷袭了而已。但中国没有救他的理由,因为在李思华看来,贝利亚远比赫鲁晓夫厉害,他当政的话,对中国更不利。
李思华曾经与主席探讨过贝利亚这个人,表面上他只是个秘密警察头子,是个完全秉承斯大林意志的屠夫,实际上这个人很有思想、非常有能力。
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担任了部长会议主席,表面上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贝利亚是第一副主席,兼任内务部长,实际上,贝利亚才是实质的掌权人,马林科夫成了吉祥物。
在贝利亚掌权的这三个多月,被后世称之为贝利亚的“百日维新”,其政策为后世的苏联史学家所称道。包括反对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发起1953年大赦;改革户籍制度;发展经济;缓和国际形势等等。到了八十年代苏联才被迫实行的政策,他却早已准备推行,以至于多少年后,苏联政治家和史学家还评价贝利亚,“是一个拥有非凡智慧和巨大组织才能的人”,后面几任的苏联领导人,比起贝利亚来,无论在意志、行动力还是策略上,都是渣渣。
李思华当时对主席说,她顾忌贝利亚的,主要是两点,一是这个人非常擅长组织、行动力很强,能力远在赫鲁晓夫之上;二是他实际上主张与美国等缓和,这对中国不利,北极熊不顶在中国的前面,怎么行呢?
赫鲁晓夫也想与西方缓和,可此人好大喜功,要与美国并列,且性格受不得刺激,易于冲动,否则原时空就不会有古巴导弹事件,以及与中国彻底翻脸的事情了。
想到这,李思华微微一笑,心想还是通知苏联吧,贝利亚在原时空是6月倒霉的,现在还剩下一个月,他倒台之后,就看赫鲁晓夫的了,如果他们对伊朗置之不理,那中国就完全自己干了,不过还是要以克格勃的名义,要拉住毛熊,死都不放。
贝利亚走到了办公室外的花园里,他微微有点生气,中国人的来电不太客气呀。他很快平静了心情,中国人共享了如此重要的情报,苏联还是需要感谢的。对于伊朗的重要性,他当然是非常清楚的,肯定不能让美国佬趁着斯大林死去的这一阶段,占苏联的便宜。
针对美国的这个阿贾克斯行动,必须挫败这些扬基佬。中国人提供了一连串的名单,包括了伊朗政变企图中最重要的扎赫迪等三人,以及其它一些政变领袖和CIA派遣主持此事的重要人员。
中国人问苏联要不要行动,他们在伊朗的利益比较单纯,只要能从伊朗用合理的价格买到石油就好,以及不让美国控制伊朗。但并不愿意太过深入地渗入伊朗的政治势力角逐,所以如果苏联不参与,那么他们只能是派出特遣队,在通知摩萨台政府的同时,刺杀掉主要的政变组织者,来保持伊朗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