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恭说出劳役、税赋等事宜,阳城延已经能够断定:刘恭对於底层民眾的生活,不单有了解,而且绝非一知半解!
就算不曾亲身经歷过,也必定是对底层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有著极为准確的认知!
若不然,刘恭不可能从『百姓困苦”的现状,想到战爭、劳役、税赋等影响百姓生活的源头。
尤其刘恭此来少府,是为了钱制!
这就说明,在吕太后看来,如今的刘恭,已经可以接触这种內因复杂,且与国家切实相关的重大事务了。
想到这里,阳城延强自按捺下心中,那不知来由的兴奋。
强壮淡定道:“陛下百思不得其解,太后,便让陛下来少府,从钱制中找寻答案?”
如是一语,却惹得刘恭苦笑著摇摇头。
“皇祖母,先是让我去石渠阁,查阅自太祖高皇帝即立以来,关中歷年的简报。”
“在这之前,孤只知:汉元年,太祖高皇帝得封汉王时,关中由於各路诸侯的掠夺,
而发生了一场饥荒。”
—
一粮价暴涨至万钱一石,关中百姓民易子而食,饿孵何止百万!”
“而在石渠阁所收录的简报中,孤竟方知:在汉八年,关中居然又一次发生了饥荒?”
说著,刘恭微微摇了摇头。
“汉元年那场饥荒,是因为关中的粮食,都被各路诸侯所掠夺,並带去了关外,导致关中粮食短缺所致。”
“当时,高皇帝身汉王,入汉中,自然是无能为力。”
“但汉八年,可是高皇帝已经开汉国祚,为汉天子之后!”
“关中居然又一次,出现了百姓民易子而食,粮价暴涨至八千钱一石的饥荒?”
“孤,甚不解。”
“相问於皇祖母,得知:当年,高皇帝行令少府,熔秦半两,铸汉半两,並许天下民私铸钱。”
“孤再细问,皇祖母,便让朕来少府,亲自找寻当年之事的答案了。”
说著,刘恭再次低下头,看向手中,那从小到大依次排序的三枚钱幣。
良久,方摇头一笑。
“本以为其中,有极为复杂的內因外由。”
“但在见到这三枚铜钱之后,孤,便已经明白了。”
“一一过去,只知我汉家,有秦半两、汉半两並行,且皇祖母也曾行令少府,铸新半两。”
“却是直到今日,才见到这三种半两钱,竟是如此天差地別———
听刘恭说到这里,阳城延面上,已是掛上了欣慰的笑容,却也不知何时红了眼眶。
便这般含泪带笑,对刘恭连连点头不止。
欣慰,自然是源自於刘恭此来,並非是因为心血来潮,单纯对钱幣感兴趣,所以专门来麻烦身为当朝九卿的阳城延,给自己讲讲钱制。
而是因为民生、民计一一当年那场遍及整个天下的大规模饥荒,最终的源头指向了钱制,刘恭才前来討教。
至於眼泪,自也不是因为刘恭的王霸之气,把阳城延感动的直流眼泪。
而是因为当年那场灾难,阳城延,不单是亲身经歷者、亲眼见证者:
同时,也是引发那场灾难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