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突破口,也许是这位杨娘子,又或许是旁的人。
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
有了缺点,就能够加以利用,他现在处境危险,就算日后第二波亲卫赶来,在这屯兵数万大军的河西,也简直是蝼蚁撼大象。
他必须通过贺延廷身边的人入手,而这个人,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眼前这位杨娘子,无疑就是个合适的人选。
杨云卿看着崔郎君那一脸殷勤的笑意,她敲着椅子扶手,每年这个时节,凉州城内就有许多因家中存粮太少而吃不上饭的人,还有大量关外的饥民,无家可归的流民,来凉州城附近讨饭吃。
她上次号召城内商户募捐得来的款项都拿来买了粟米,眼下还并未入冬,便已然耗掉一小半,她若是此时再去招募,怕是城中的商户都会有意见。
她看着眼前这个自称是商户子的崔郎君,他理应很有钱的吧?她暂时忽略掉对他身份的疑虑,开口道:“既然崔郎君有意,我也不便推脱。崔郎君打算送多少财宝过来?”
李承宁眸子定定地看着她,心中莫名觉得有些难受。
他既盼着她有弱点,又觉得这样一个不拘小节热心肠的娘子,竟然也是个贪财之人,和朝中那些酒囊饭袋没有区别。
他心中叹息,很快又坚定起来,就算她真是那样仗义助人的娘子,他便不会利用她了吗?
不会。
以他目前的处境,根本由不得他随心做选择。
她,便是眼下极为合适的人。
他主意已定,便打算先掩饰身份留在此处,他面上带着毫不失礼的笑,让人如沐春风一般,“自然是无不可的,不知娘子想要多少报酬?”
杨云卿看着他温和的眼睛,心中飞速地算着帐,一斗粟米是十文左右,够一个人吃二十来天,那她要个两百两,应该不过分吧?能买两万斗粟米了,她开口道:“两百两。”
李承宁看着她,“两百两……”黄金?还是银子?
杨云卿看着他迟疑的样子,经商之家竟连两百两白银都没有吗?这不太符合她对商人的一贯认知,也许,他们也没表面上看起来那样风光,她便妥协道:“两百两银子,若你觉得多,我……”
李承宁呆了,几乎是立刻道:“不多。”对他来说,甚至算得上少了,他还打算等她狮子大开口之后,将来把自己的私产都折了现银给她。
毕竟,是他先开口说要报恩的。
君子无戏言。
虽然,他此刻要利用她的这种行为,也并不能算得上是君子所为。
杨云卿看他一口便答应了下来,她后面半句“就再减些银子”都没来得及说出口。
她有些后悔地想,看样子他很有钱,应该多敲点的。
有了这笔钱,买成粟米又够两万人吃二十多天了,她心中快意,可也没忘记她是来继续盘问人底细的。
她恢复了一贯的平静语气,开始问话,“郎君出身哪家崔氏?”
李承宁端起茶盏喝水,闻言,手顿住了,这杨娘子心智坚定,又多疑,到此时都没放弃对他身份的追查,他扶着额苦笑,“在娘子眼里,崔某真的像个恶人?”
杨云卿不答,只是看着他。
李承宁放下茶盏,缓缓道:“我家家主是博陵崔氏的第五房,因是庶支,又无科举的才能,不被当时的老家主所看重,所以早年间,家主便在洛阳自立门户,开始经商,攒下了如今的家业。崔某,便是家主的第十一孙。”
他早逝的母亲便出身博陵崔氏嫡系,那块玉佩,便是崔氏家族的信物。
至于崔玉,便是他的表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