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汴京春话 > 尘埃落定(第1页)

尘埃落定(第1页)

“锦灵,还不快来见过姑娘。”

一个身着水蓝色花笼裙,面上笑容嫣然,让人忍不住亲近:“奴婢见过六姑娘。”

吴嬷嬷解释道:“这是我家那丫头.老奴替她向娘了求了个思典服侍姑娘.日后她若犯事惹了姑娘不快,姑娘尽管责罚便是。”

窈英虽是心下奇怪,可谢氏总不会害她,便笑着应了下来:“嬷嬷言重了。不过毕竟章法不同,便让锦灵随着月盏学几日规则吧,以免冲撞了。”

“多谢姑娘。”锦灵应下后便随室内一众丫鬟退了出去。

谢氏并不立即说话,只笑容渺茫地看向一直挂在墙上的好画像,道:

“英儿你可还知道那名女子?”

窈英自小看到大,毫不犹豫地说:“英娘在《建安纪》中看到过,是建安帝之妻,元德皇后,史书上多称赞,据说是历朝历代难得一见的奇女子。”

放到现代便是当之无愧的大女主人物。

“你外祖母有幸见过一面,”她指的是谢老夫人,谢氏自小是在嫡母身边长大的。

“回府后只说了一句话:“惊艳才绝,奈为女子。”见窈英十分感兴趣的样子,谢氏又说:“元德皇后年少聪慧,所作诗词至今为世称道流传.嫁给建安帝为太子妃,内学中馈外出谋划策,为后之后对后宫官人多有怜悯照料,设学馆立绣坊,直言谏君,多少大臣在她苦苦相劝下保全性命…”

窈英听得眼睛都亮了,元德皇后这样的奇女子一直是闺阁少女所仰望的存在。

不料谢氏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黯淡:“元德皇后一世善良,从不害人,却落得这么个下场——英儿,你可懂娘的意思?慧极必伤。”

窈英转过身去看墙上那幅画,女子眉目如画,嘴边噙着淡淡的笑容,一身牡丹金丝凤袍,雍容华贵,带着母仪天下的威严,却又是极为和善。

窈英想起史书短短几句——建安二十五年,后产子皇五子琮,月余琮薨,后悲恸而亡,便介绍了她的结局,不免唏嘘

窈英转回身来看谢氏,却见她面上闪过几分忧虑与悲恸,很快又同往日一般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道:“阿娘今日与你说的话你要牢牢记得。”

“英儿省得,阿娘让担心了。”窈英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她没多想,只想今日自己把谢氏吓坏了,不免内疚。

“吴嬷嬷是打小服侍我的,她跟锦灵自阿娘嫁后便服侍在你外祖母身边,有些见识,也忠心,你若有什么不懂的自可问她们,有什么亦会提点。”谢氏想着又提了一句,始终有些惴惴放心不下。

“阿娘你放心,英娘今后定不会让你担心了。”

窈英忙宽慰道,见谢氏有些疲累,窈英便退了出去,刚掩上门,谢压望着门眼中浮着沉重的哀伤。

“嬷嬷来了?”

吴嬷嬷进内室时,谢氏正坐在窗边的花椅上,青石案几上摆着数摞帐册,她素手理着帐目,有些因摆放过久已是泛黄,谢氏刚笑着问完便被呛得咳了几声。

吴嬷嬷替她顺了顺背,皱着眉责备道:“娘子!您刚小产完身子正弱,折腾这些作甚么?让老奴来吧。”

谢氏不动,只说:“我自己来才安心。”

“娘子你又何…唉!”吴嬷嬷欲言又止,终是化为一声叹息。

“嬷嬷,这几张是京里一些店子、铺坊的凭证,这个是城郊那百里顷良田的地契,还有这些银票。”谢氏说着,将那一摞帐册放入箱子中锁住,又将钥匙递给吴嬷嬷。

“还有这个,”谢氏拿出一块梨花木令牌,牌上用黑漆刻着“廿一”,又说:“我在东坊当铺里存了些珠钗玉环,还有库房里那些我和她长姐给她的,今后都是她的嫁妆。”

“娘子……老奴今后定不负娘子所托,好好看顾姑娘。”谢氏浅浅一笑,又道:

“这些年我不停地教她读书明理,便是怕有朝一日东窗事发。

今后到夫人那里,还得靠嬷嬷使些手段。养在夫人膝下,我才能安心些。”

吴嬷嬷终于是割舍不下自己一点一点养大的姑娘,难过地说:“娘子,养在谁膝下能比养在您膝下的好?姑娘是您亲生的啊!”

谢氏虽是心痛,却强撑着硬声道:“我若不如此,我们娘俩儿岂能有命存活?若如此能换英儿安宁,也不吝惜这条命了。”

吴嬷嬷已是泣不成声,心痛不堪去看谢氏,离开前又问:“娘子,可要唤姑娘进来?”

谢氏沉寂地看着窗外,严冬时节,院子中的树唯余光秃秃的枝干,冬风卷席着几片树叶而去.更显飘零。

昨夜落了雪,此时小道上白茫茫一片,雪覆枝头枝尽白,凄清漂离。

她才开口道:“不必了,该说的我已说了,再见…就狠不下心了。”

*

谢氏望着窗外不知枯坐了多久,一个一身玄色夜行袍的男子自屋顶一跃而下,将一青色的瓷瓶放在案上,语气中不掺杂一丝感情:“喝了,六姑娘就能平安了。”

谢氏将瓷瓶打开,里头盛着酒,很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