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弩的要求极其苛刻:要威力大(至少能破轻甲),要重量轻(便于携带和马背使用),要上弦快(保证射速),还要结构紧凑可靠(耐颠簸)。
现有的“靖虏弩”虽然威力足够,但体积重量太大,上弦也慢(绞盘虽省力但费时),根本不适合骑兵。
赵楷苦思冥想,将前世模糊的记忆和现有的技术条件结合起来,开始疯狂画草图。
他首先放弃了绞盘上弦,回归传统的蹶张方式,但在弩臂形状和发力结构上做文章,试图用更短行程实现更大拉力。
他尝试了反曲弓臂设计,增加储能;
设计了偏心轮组省力机构(极度简化版),试图优化力臂;
甚至考虑了预压片(用竹片或钢片)来辅助上弦……
画出来的图纸千奇百怪,有的可行,有的纯属异想天开。
他拿着这些草图去找将作监最好的弓弩匠人讨论,结果被喷得狗血淋头。
“反曲?弩臂这么弯,不怕折了?”
“偏心轮?啥玩意?装哪儿?怎么动?”
“预压片?多加一层?更重了!不行不行!”
老匠人们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设计理念,认为他是在胡闹。
赵楷再次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高级材料搞不定,新奇结构没人懂,骑兵弩项目眼看也要搁浅。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转机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这日,他正在工坊里对着一堆失败的设计模型生闷气,狄明月又兴冲冲地跑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身材瘦小、眼神灵动、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工匠。
“赵楷!你看我给你带谁来了!”狄明月一把将那少年推到赵楷面前。
赵楷一愣,打量了一下这少年。少年穿着普通的工匠学徒服,洗得发白,但很干净,双手粗糙,眼神里却带着一股机灵和好奇,正有些怯生生又充满期待地看着他。
“这位是……”
“他叫鲁小鱼,是京西将作分院的学徒,最会摆弄些小机括,人称‘小鲁班’!”狄明月得意地介绍,“我上次听你说骑兵弩难搞,就想起他来了!你别看他年纪小,手巧着呢!你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没准他能懂!”
赵楷将信将疑。一个小学徒,能懂什么?
那鲁小鱼却似乎鼓起了勇气,小声开口道:“赵……赵先生,您……您画的那个带轮子的上弦法子,我……我好像有点明白……”
赵楷心中一动,拿起那张画着简化偏心轮省力机构的草图:“你看得懂这个?”
鲁小鱼凑近仔细看了看,眼睛越来越亮,指着图纸上一个点:“这里……这个圆盘不装在正中间,偏一点,是不是……是不是摇这里的时候,开始费力,后面就省力了?像……像井上的辘轳?”
赵楷大吃一惊!这少年居然一眼就看懂了他简化版偏心轮(近似凸轮)的原理!虽然比喻粗糙,但核心思想完全正确!这可是将作监很多老师傅都理解不了的概念!
“对!就是这个意思!”赵楷顿时来了精神,“你再看看这个反曲臂……”
鲁小鱼看着图纸,皱着眉头想了想,忽然跑到一边,拿起几根细木条和绳子,三下五除二就绑出了一个简易的反曲弓形,用力一拉,惊喜道:“咦?好像……好像比直的木条能多存住劲儿?”
赵楷眼睛都直了!动手能力这么强?理解力这么高?这简直就是个古代版的机械小天才啊!
“你……你以前学过这些?”赵楷激动地问。
鲁小鱼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没……没有正式学过。就是喜欢瞎琢磨,平时帮师傅们修纺车、做水车,看多了,自己瞎想的……”
赵楷如同发现了宝藏!这鲁小鱼,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但有着极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对机械结构有着天生的直觉!正是他急需的、能够理解并实现他“歪理”的实践型人才!
“太好了!你就留在我这儿!跟我一起弄这个骑兵弩!”赵楷当即拍板。
狄明月得意地扬起下巴:“怎么样?我推荐的人不错吧?”